跳到主要內容

產業模式要靈活 品牌才能永恆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04日 06:35
2013年09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去歐遊,除了享受蔚藍的天色,清新的空氣和美麗的海灘之外,當然少不了購物。歐洲無論怎樣經濟不景,它們的品牌和品味永遠都是最好的。女性的朋友在歐洲購物,通常都是「大出血」收場。就算是男性,「大出血」的機會一樣高,我也不例外。


Zara致勝之道﹕款多量少去貨快

不過今次還好,因為多花了時間和別人討論和觀察不同的品牌。其中最有興趣談談的是兩個大家都認識的品牌,因為它們都給了我一些體會。一個是Hermes(愛馬仕),另外一個是Zara。先談Zara。我到達巴塞隆拿店當日是8月16日,剛剛碰上Zara女創始人Rosalia Mera(羅撒麗亞•麥拉)的離世,真湊巧。雖然她的前夫是公司的靈魂人物,但據說她也是一個傳奇,然而終年只有69歲。


我去Zara的主因不是購物,而是去結交一位新朋友。談Zara的原因很簡單。當西班牙的國家財政幾乎陷入危機,股票和房地產跌得七零八落的時候,Zara創始人的財富偏偏在這個時候攀過了股神巴菲特,不單是在西班牙,而且是全球財富最高的第三人。究竟一家普通賣衫的公司,它的主人翁的財富怎能超越一向萬人景仰的巴菲特?答案:「一定是中國大陸勞工成本低,把利潤拉闊!」似乎不正確!根據朋友預先約好見面的一位在Zara工作多年的經理對我說,Zara的商業模式根本不依靠製衣產業鏈內最低層次的製造鏈來賺錢,他說Zara的貨品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根本不多。


低勞工成本模式 或已走到盡頭

Zara的致勝之道在於「款多、量少、去貨快」,據說快到從設計到賣出去可以在兩星期內發生!他對我說了一大篇以供應鏈為基礎的商業模型,好像在MBA堂上了一課。看來只依靠低勞工成本製衣的商業模式已經未必能再走下去,整合產業鏈才是新方向。難怪最近一位客戶也請我協助他聯繫了一間歐洲的fast fashion品牌,希望能把它帶進當地。


至於Hermes,就同Zara完全是南轅北轍的另一品牌。一個是超高檔級數,另一個則是能付擔得來的時尚品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懂得改變一向以來的傳統生意模式,靈活變通,創出新天地。


看到歷史大潮 Hermes成功轉型

愛馬仕雖然已是170多年的品牌,但真的轉型去做皮具手袋行李也不過是近90年的事,之前它只不過是一家歷史悠久做馬鞍的企業。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當時的掌舵人覺得以後在路上走的應該是車,不是馬了,於是決定轉型。


兩家企業,另外一個成功的共通點,就是存貨少!愛馬仕的手袋,對女士們來說,真是一包難求!但你不要管,就是這個策略,再加上這家170多年老店的優質手工,令到全球阿太趨之若鶩。


男士購物就比較簡單,我一般都是喜歡它的襯衣,鞋子和頸巾。喜歡的品牌也不是什麼都好。尤其是那些大大的H字在頭的腰帶,我都沒興趣,因為品味不甚配合,通街都是A貨。今次買完之後,倒有時間坐下來看看香港阿太團是用什麼方法把她們的Birkin拿到手的。整個過程確實是歎為觀止,她們確實有一套,我也自嘆不如。


本文所述觀點為彭順德先生的個人觀點,可能與摩根大通及其附屬機構其他僱員的觀點有所不同。


摩根大通私人財富管理香港市場主管 彭順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