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景輝﹕反通識科其實是反教育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05日 06:35
2013年09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反通識科運動」的基礎理據之一,是指控有老師透過通識科灌輸政治立場,把孩子當作政治工具。無疑,在沒有科學證據的情况下,作出如斯指控,這其實是對教師社群的集體侮辱。政客們侃侃而談,彷彿將通識科等同為政治灌輸。他們根本不知道,通識科的精神,本來就是鼓勵同學自由討論,多角度思考,從而建立自己的立場觀點。換句話,「灌輸立場」不是通識科什麼「過度政治化」的本質,恰恰相反,它完全違反了通識科精神。


好了,退一萬步,就當真的有老師這樣做吧,那末,改善的方式為何不是諸如師資培訓或更完備的教學指引之類,而是硬要將「必修科」列為「選修科」?正如若有老師利用英文科灌輸「親英戀美的文化帝國主義立場」,難道我們又把英文科列為「選修科」?

不可能的吧,因為英文是必修的,在學習上也是必須的,正如今日的通識科。


說到底,核心矛盾在於政治化浪潮如日方中的今天,有人企圖恢復一種老舊保守的教育觀念,就是將學校切斷於外界,使青年跟外面一切政治社會的變化絕緣。但偏偏,通識科設立的原意,就是要讓學生有能力回應急劇社會變遷(包括香港、中國和全球化)。與其說,「反通識科運動」反對的是「老師灌輸佔中立場」,倒不如說他們根本反對佔中議題進入校園,不管老師是支持或反對。


這令我想起二三十年前,教育界對於電視機的抗拒,將電視機視為教育上頭號敵人。但今時今日,教育界不再這樣想,而是正式進行媒體教育,重視媒體經驗,而非視之為洪水猛獸。現在「反通識科運動」也一樣,將政治化視為洪水猛獸,但真實的教學任務倒是在於,如何正式面對這一波以網絡為本的政治化浪潮,而非退化為舊日的鴕鳥。這方面,通識科任重道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