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劏房發牌 長策委員支持不過半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06日 06:35
2013年09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日前公布諮詢文件,提出發牌規管劏房等共22項建議諮詢公眾,但原來並非每項建議都獲整體委員共識。長策會成員李華明昨表示,委員會僅不足半數委員支持發牌規管劏房,而就現有公共屋邨「見縫插針」興建單身公屋,更是少數委員意見。長策會成員蔡涯棉則稱,長策會提出的建議,政府並非一定要執行,視乎公眾諮詢結果再考慮。


長策會除提出未來10年房屋總供應量為47萬個外,另一備受社會關注是提出透過發牌或業主登記制度規管劏房。李華明昨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委員對發牌規管劏房沒共識,未獲半數委員支持,他亦對建議有保留。


「插針」建單身公屋屬少數意見

李華明說,部分委員認同發牌後,可確保不符合《建築物條例》的劏房逐漸淘汰,保障劏房戶安全,且政府能掌握劏房住戶實際數字。不過,他擔心規範劏房後,合規格劏房勢必加租,導致大批劏房戶因難以承擔租金,只能遷到環境更差的無牌劏房,而立法亦需時,難在今屆立法會期內通過。他認為,政府須先處理配套及劏房戶安置問題,「如果無呢啲嘢你走去規管,會變成災難」。


張炳良指任何意見都應諮詢

他又透露,就現有公共屋邨「見縫插針」興建單身公屋,亦是少數委員建議,「我哋從來無投票,無話邊啲(建議)要入諮詢文件」,但他稱,因張炳良認為任何意見都應諮詢公眾,故將委員提出的意見都列入文件。


李永達指47萬需求低估 李華明反駁

長策會建議10年建屋47萬,當中包括住戶淨增長、重建安置需求、助劏房上樓等需求(見圖),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說,長策會低估外地居民到港投資需求,且沒將私樓租戶的住屋需求計算在內;在計算劏房戶需求時又剔除部分50年樓齡以上舊樓劏房等,認為未來10年得出47萬的需求是低估。但李華明反駁,長策會已審慎討論各群組的住屋需求,認為47萬推算合理,並指上次1998年長策提出的年均建屋8.5萬個單位是高估社會情况。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則認為,長策會目前推算保守,背後是汲取上次「八萬五」的教訓,因經濟環境因以準確評估,為免錯估形勢,長策會故提出每年檢視需求。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