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史翠珊效應」 阻資訊公開弄巧反拙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06日 06:35
2013年09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今次抽起奧朗德照片事件,可說是「芭芭拉史翠珊效應」(Streisand effect)的典型事例。所謂「史翠珊效應」,是指試圖阻止公眾獲取特定資訊,或嘗試遏制特定信息傳播,結果反而令有關資訊透過互聯網等渠道更廣泛流傳。


「史翠珊效應」源於美國著名演員及歌手芭芭拉史翠珊一宗官司。2003年,攝影師阿德爾曼(Kenneth Adelman)拍攝了1.2萬張加州海岸照片,記錄海岸的腐蝕狀况,並上載至攝影網站Pictopia.com。芭芭拉史翠珊入稟,以保障私隱為由要求該網站撤走所有拍攝到其寓所的照片,結果敗訴。案中相關照片在芭芭拉史翠珊興訟前只被下載過6次,但她興訟該月內便有多達42萬人瀏覽有關網站。2005年,博客作家麥斯尼克便以「史翠珊效應」一詞,形容此現象。


傑斯禁報道婚外情 身分曝光

類似事例近年比比皆是:2011年,英超勁旅曼聯球星傑斯向法院申請「超級禁令」,禁止傳媒報道其婚外情,並控告爆料網民,反令自己身分被公開,事件更受關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