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阮穎嫻﹕再談租金管制——回區諾軒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07日 06:35
2013年09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寫了有關租金管制(下稱「租管」)的文章,幸得區諾軒於7月24日及8月7日撰文回應(〈租金管制,目標為何〉及〈再論租管:誰抵擋熱錢禍害?〉)。然而區氏對該文或有所誤解,故再談一下租管理論。


現在有人提出租管,旨在惠及基層市民。可是,租管的效果只能如區氏所說,穩定租金,但不能針對(targeting)基層市民,減輕他們的負擔。


租金管制缺乏針對性

基層租樓處弱勢

假設市場上有兩種租客:基層人士及富戶。本來,富戶租高價盤,基層租低價盤。後來物價高漲,低價盤對基層人士來說負擔也太重,於是有人提出租管。


租金管制實施後,姑且假設租盤供應不變(實際上由於租金低於市價,租盤供應很有可能減少)。由於租金低於市價,市民對低價盤需求增加。基層本來就需要該類租盤,富戶在市價時本來沒需求,但因租金被壓低,也想參與其中。例如紐約市中,有35%的租客都是年收入超過5萬美元的非貧窮戶,更有富戶一口氣租下四間租管房,打通三間做居所,餘下一間做辦公室(註1)。


租管實施後,租金是穩定了,但這樣不能確保基層獲得幫助。當然,租管房屋不一定落到富戶手上,我只是說,富戶在網絡、財力、信譽上比基層有更大優勢。


區文認為基層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imperfect market)裏不一定弱勢,但這與上述論證沒有直接關係,因為不完全競爭對不同收入的人都有影響。如果有影響,很可能是,因為基層收入較低,資金緊張,或因思前想後,或因手頭缺錢,到想租時租盤已全被身家較豐厚的人租下。例如近日有多宗內地生以預繳一年租金的方式搶租物業的個案(註2),換轉是搶租管盤,基層如何匹敵?


公屋比租管更能幫助基層人士

要確保基層在租管下受益,唯有審查資產,使富戶不能參與租管市場。可是,物業本身是業主的,資產審查很難落實。低於市價租金加上資產審查,這分明就是公屋。


因此,如果一定要用直接控制價格的方法幫助窮人,公屋比租金管制好。公屋住戶在入伙一刻肯定通過資產審查,確保租務優惠不會送到富戶手裏。儘管如此,現時有30%的公屋住戶月入2萬元以上;20%月入高於2.5萬元(註3)。全港住戶入息中位數是2.2萬元(註4),即是有介乎20%至30%的公屋住戶收入比全港一半家庭都要高,可見就算公屋有資產審查,而且富戶須付雙倍租金,也有不少富戶佔有一些基層更需要的資源(以上只陳述事實,本文不討論公屋富戶政策的優劣)。由於租管沒有資產審查,這問題在租管房屋只會更嚴重。


政策要針對問題,

不能本末倒置

區氏還提出其他理據。譬如,他認為公屋建屋太慢,所以實行租管。這似乎有點本末倒置。公屋建得慢,應加強對政府工程監督;政府做得不好,不等於租管就是好事。同樣,自由行使商舖變藥房金舖,應該從入境政策着手。這些都不是實施租管的理由。


附註:

1. Wall Street Journal. "Rent Control Is the Real New York Scandal".

2. 〈內地生租新達預繳年租〉,《AM730》,2013年7月25日;〈內地生預繳 搶租將軍澳廣場〉,《AM730》,2013年8月12日。


3. 政府統計處2013年第一季數字

4. 《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2013年1月至3月,香港統計處

作者為香港大學經濟及財務學系助教,現居於市區劏房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