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習李吹「暖風」 話語藏鋒芒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08日 06:35
2013年09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藉參加G20、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機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頻繁向國際社會釋放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暖風。


除了承諾將為世界帶來更多正面外溢效應,樹立中國負責任的形象外,中國高層的講話中亦暗藏了對貿易保護主義、發達國家不負責任財政貨幣政策的不滿,以及為新興經濟體「代言」的態度。


淡化經濟增速 非不能實不為

習李釋放經濟「暖風」的一個重要背景,是此前一些國際機構對於中國經濟運行的擔憂,甚至於唱空。


雖然伴隨着工業增速7月超預期反彈、8月PMI創16個月新高,本輪對中國經濟的「唱空」暫告一段落。但中國領導人依然借助國際舞台,向世界強調,中國經濟短期下降不是長期風險的前奏。


習近平強調,如果中國繼續以往的發展方式,會有更高的增長率。但在宏觀經濟政策選擇上,中國寧可主動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也要從根本上解決經濟長遠發展問題。地方政府債務、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困難中國也有能力處理好。


李克強也指出,即使在下行壓力增大時,中國也是以改革的措施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目前,現有措施,已經開始顯現積極成效。市場預期明顯向好,信心在增強。


強調政策責任 抵制負面外溢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中國全年實現7.5%的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27.76%。因此,在習李看來,中國着眼於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以及為長期增長動力而進行結構調整無疑是對世界負責的舉措。


不過,中國領導人對「負責任宏觀政策」的突出強調,亦暗示了其對一些國家現行政策的不滿。


貿易保護主義首當其衝。上半年,外貿的不給力是拖累中國經濟增速下行的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除了成本上升、匯率上漲等影響,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是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上半年中國產品共遭遇15個國家或地區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39起。


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在G20的講話中,就着重強調要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維護自由、開放及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


代言新興陣營 有效管控分歧

除了貿易保護主義,目前「負面外溢」效果最為明顯的無疑是一些發達國家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


在兩場峰會上,習近平和李克強無一例外的談到了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受發達國家退出量化寬鬆預期升溫影響而出現的資本流動逆轉、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等麻煩。


習近平要求,發達國家在制定和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退出戰略時,應加強對外協調與溝通,把對新興市場和全球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減到最低。


作為坐擁世界上最大外匯儲備,並在資本流動上仍有較為有效管制的國家,中國在這場資金逆流中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着重強調上述內容,明顯有為新興經濟體說話的態勢。


在習近平作為新興經濟體代表出席G20峰會的同時,李克強出席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等峰會也在為管控新興陣營內部的分歧作出努力。


分歧人士表示,李克強「願與東盟簽訂農產品長期貿易協定」的表態意在釋放合作誠意為雙方合作做加法。而將南海爭議限定在「直接當事方磋商」範圍內,以及探討與TPP等區域合作機制交流互動的倡議,則有助於為新興經濟體內部合作排雷。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