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女兒是細女,個性倔強,但自理能力不足,今年派往同區小學,若走路上學,大約15分鐘可達,但坐校車則需提早半小時。我和丈夫商量好打算每天親自送她,誰知她知道鄰居女孩坐校車,就扭計要坐車上學,她現在上街不久就叫累,要坐車,但校車已滿,爸爸亦堅拒就範,說不能寵壞她,我做夾心人,想起天天拖她上學真頭痛,能給些建議嗎?
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時,總希望別人有什麼,自己也有什麼,這小女孩坐校車的心態亦如是,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爸媽對孩子教養的理念是什麼呢?這年紀的孩子,由爸媽主導的生活安排相信對她及一家人是最適合的安排,孩子未必明白箇中道理,所以當出現矛盾時,爸媽應按她的理解能力,給予適度解釋,而非強硬地要她接受或順應她的要求。
生活實例思考解決方法
先撇開校車費用及耗時問題,如果已經額滿,可以直接告訴她,也可用生活實例說明,如十六座的小巴已坐滿,就不能再上客;若沒有小巴時,與其呆等,是否可以考慮改以走路到學校呢?又有沒有別的車可以從家裏到學校呢?和她乘一趟車,看需要多久時間,比起走路相差多少時間呢?如果不坐的士,省下的錢,可以儲起,又可以買些需要的東西……這些討論都是沒固定答案的,卻可以刺激孩子思考,令她明白有條件限制之餘,亦可通過與她一起分析,教她考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給予實際好處減少抗拒
孩子坐校巴,會碰見不少同學,大伙兒可以聊天玩耍,這也許是吸引孩子的地方,但如果和爸媽走路上學,爸媽是否一味催促趕路?爸媽宜向她多講解走路上學的好處,例如是爸媽和她聊天的好時光,放學也可帶她到遊樂場跑一會,帶給她一些實際的好處,減少抗拒心理。
路上見聞 鼓勵多分享
當然最好和老師溝通好,留意她的表現,如當別人說在校巴上的趣事時,鼓勵她分享自己路上所見,視為給大家不同的資訊,不至於覺得自己和別人格格不入。
若她能比別人早一點到學校,也不妨請老師分派她做一些簡單班務,推動她主動趕緊些上學,同時亦提升孩子的適應能力和增加自信。
資料提供﹕如家心理服務臨牀心理學家姜源妮博士
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時,總希望別人有什麼,自己也有什麼,這小女孩坐校車的心態亦如是,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爸媽對孩子教養的理念是什麼呢?這年紀的孩子,由爸媽主導的生活安排相信對她及一家人是最適合的安排,孩子未必明白箇中道理,所以當出現矛盾時,爸媽應按她的理解能力,給予適度解釋,而非強硬地要她接受或順應她的要求。
生活實例思考解決方法
先撇開校車費用及耗時問題,如果已經額滿,可以直接告訴她,也可用生活實例說明,如十六座的小巴已坐滿,就不能再上客;若沒有小巴時,與其呆等,是否可以考慮改以走路到學校呢?又有沒有別的車可以從家裏到學校呢?和她乘一趟車,看需要多久時間,比起走路相差多少時間呢?如果不坐的士,省下的錢,可以儲起,又可以買些需要的東西……這些討論都是沒固定答案的,卻可以刺激孩子思考,令她明白有條件限制之餘,亦可通過與她一起分析,教她考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給予實際好處減少抗拒
孩子坐校巴,會碰見不少同學,大伙兒可以聊天玩耍,這也許是吸引孩子的地方,但如果和爸媽走路上學,爸媽是否一味催促趕路?爸媽宜向她多講解走路上學的好處,例如是爸媽和她聊天的好時光,放學也可帶她到遊樂場跑一會,帶給她一些實際的好處,減少抗拒心理。
路上見聞 鼓勵多分享
當然最好和老師溝通好,留意她的表現,如當別人說在校巴上的趣事時,鼓勵她分享自己路上所見,視為給大家不同的資訊,不至於覺得自己和別人格格不入。
若她能比別人早一點到學校,也不妨請老師分派她做一些簡單班務,推動她主動趕緊些上學,同時亦提升孩子的適應能力和增加自信。
資料提供﹕如家心理服務臨牀心理學家姜源妮博士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