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羅健熙﹕跳出互相附和的舒適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3日 06:35
2013年09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現在的新聞,取材重點像是要和網絡世界鬥爆鬥juicy鬥誇張,認真的政策研究或討論是趕客悶蛋事,不寫為妙。什麼是juicy?像公民提名一事,誰人被批評軟弱,相同陣營的政黨政團互相質疑就夠juicy了;公民提名的詳情和實際操作執行,不juicy就沒有媒體有興趣。


傳媒的另一生態,是讀者和媒體間互相認同,令媒體的讀者群愈來愈集中。


讀者們生活工作都夠忙了,還有誰會去看跟自己意識形態有差異、需在腦袋跟那新聞角度辯論的報道?人們需要conformity、需要認同,報道的東西令人感覺「我都係咁諗」,配合那些juicy的、充滿趣味的新聞角度,就最適合、最易入口了。


網絡社會資訊爆炸,資訊多得我們的腦袋也無法過濾,見到上文提及那些很有共鳴、最易入口的材料,網上的文化是有理沒理都先分享了,反正不會吃虧,至於那張圖或那份報道是否真確、是否穿鑿附會、是否斷章取義,亦不再有人深究。


媒體以外,政圈亦甚為相似。


美國總統選舉,民主、共和兩黨都會舉行初選(初選不是篩選,而是決定政黨派誰出選的機制)。因初選投票者都是黨內最熱心人士,所以參選者往往要有較強烈的取態才能取信他們、脫穎而出。去年共和黨的羅姆尼,在初選時以極為保守的取態取悅初選票源,直至大選時仍無法扭轉公眾對他的觀感。


長期堆在和自己相近的光譜中,感覺當然舒適,但身邊盡是和自己相近的聲音,我們會開始看不清外面的世界。不論泛民建制,大家也應拿出胸襟和勇氣,跳出滿足於圈子內互相附和的舒適了。跟你的對手進行討論,認真聽聽對方的想法和意見吧;不知道對方的關注,怎可能影響他們?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Roundtable Community副總幹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