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隨着香港逐漸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可以預期在本港以人民幣和其他外幣進行的金融交易會日趨活躍,但不代表港元正在被邊緣化。外匯交易只是眾多金融活動的其中一種,因此外匯市場交易量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整體競爭力和地位。
陳德霖今天(9月13日)在金管局網頁撰文表示,國際結算銀行公布,香港的外匯交易及場外利率衍生工具的平均每天成交金額由2010年4月的2,560億美元,增18.2%至今年4月的3,025億美元。外匯交易方面,人民幣兌外幣交易量已佔市場交易總額的17.8%,已相當接近港元兌外幣交易的18.2%的份額,反映離岸人民幣市場正迅速發展,帶動本地人民幣外匯交易。
對於有評論認為這發展可能顯示港元正被人民幣邊緣化,他認為,這擔心背後忽略了一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特點。貨幣邊緣化是指本地居民因種種原因對自己的貨幣失卻信心,所以在當地發薪金等經濟活動中棄本幣而使用外幣。因此,若單憑外匯市場交易量的變動而認為港元正被邊元化,是不全面的見解。
他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港元在外匯交易的增幅與自身實體經濟的増長應大致同步。但在其他貨幣交易方面,則可錄得較快發展。尤其在人民幣與外幣的交易,過去數年發展迅速,所以人民幣的外匯交易量和其佔香港外匯交易總額的比例不斷上升,並不代表港元正在被邊緣化。
一種貨幣在本土是否被邊緣化,主要是取決於當地居民對該貨幣的信心,即是是否願意繼續使用它作為交易和保值的工具。自2008年年底以來,本港人民幣存款隨人民幣業務發展而增長11倍,約佔整體存款10%。期內港元存款亦增38%,而其佔銀行整體存款的比率,維持在過去二、三十年的平均約50%的水平,反映港元存款未因人民幣存款增長而流失。
雖然在本港市場流通和使用人民幣隨訪港內地旅客增多而有所上升,但港元作為日常交易的貨幣,其需求在過去12年有增無減。縱使電子轉賬和支付愈來愈普遍,港元現鈔流通量仍從2001年底的1,080億元,增至去年底的2,920億元,而其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期內亦從8%升至14%,證明港元作為交易和支付貨幣完全沒有被邊緣化的迹象。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隨着香港逐漸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可以預期在本港以人民幣和其他外幣進行的金融交易會日趨活躍,但不代表港元正在被邊緣化。外匯交易只是眾多金融活動的其中一種,因此外匯市場交易量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整體競爭力和地位。
陳德霖今天(9月13日)在金管局網頁撰文表示,國際結算銀行公布,香港的外匯交易及場外利率衍生工具的平均每天成交金額由2010年4月的2,560億美元,增18.2%至今年4月的3,025億美元。外匯交易方面,人民幣兌外幣交易量已佔市場交易總額的17.8%,已相當接近港元兌外幣交易的18.2%的份額,反映離岸人民幣市場正迅速發展,帶動本地人民幣外匯交易。
對於有評論認為這發展可能顯示港元正被人民幣邊緣化,他認為,這擔心背後忽略了一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特點。貨幣邊緣化是指本地居民因種種原因對自己的貨幣失卻信心,所以在當地發薪金等經濟活動中棄本幣而使用外幣。因此,若單憑外匯市場交易量的變動而認為港元正被邊元化,是不全面的見解。
他指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港元在外匯交易的增幅與自身實體經濟的増長應大致同步。但在其他貨幣交易方面,則可錄得較快發展。尤其在人民幣與外幣的交易,過去數年發展迅速,所以人民幣的外匯交易量和其佔香港外匯交易總額的比例不斷上升,並不代表港元正在被邊緣化。
一種貨幣在本土是否被邊緣化,主要是取決於當地居民對該貨幣的信心,即是是否願意繼續使用它作為交易和保值的工具。自2008年年底以來,本港人民幣存款隨人民幣業務發展而增長11倍,約佔整體存款10%。期內港元存款亦增38%,而其佔銀行整體存款的比率,維持在過去二、三十年的平均約50%的水平,反映港元存款未因人民幣存款增長而流失。
雖然在本港市場流通和使用人民幣隨訪港內地旅客增多而有所上升,但港元作為日常交易的貨幣,其需求在過去12年有增無減。縱使電子轉賬和支付愈來愈普遍,港元現鈔流通量仍從2001年底的1,080億元,增至去年底的2,920億元,而其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期內亦從8%升至14%,證明港元作為交易和支付貨幣完全沒有被邊緣化的迹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