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收水對新興國衝擊 惹激辯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6日 06:35
2013年09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每年冬季,「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阿爾卑斯山上的小鎮達沃斯(Davos)舉行,參加者可以「鳥瞰世界」──一方面是地形的關係,另一方面亦極富象徵性,因為與會者都是高收入、高地位、高學歷的人。


這些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全球精英,被美國著名政治理論家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稱為「達沃斯人」(Davos Man)。上周我發現,「達沃斯人」並不都是高高在上的。


例如,每年夏季都會在中國大連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可以稱為「夏季達沃斯論壇」,與會者卻是由東方看世界,而非由上而下。這種視角的不同是顯而易見的。像我這樣經常前往亞洲的人,也極少像在大連達沃斯論壇上一樣,感受東方精英的希望和恐懼。


西方:收水強迫新興經濟去槓桿

上周大連舉行的論壇中,最令人意外的是東西方對於經濟前景的意見分歧,不論是幾個月內的短期判斷,還是長期展望。


絕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都認為,當美國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最快可能在本周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之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有可能出現金融危機。他們的共識是,過去新興經濟體利用聯儲局的量化寬鬆,過度借貸、過度投資,現在它們將面臨痛苦的「去槓桿化」,像歐洲和美國5年前一樣。


這個「去槓桿化」過程,亦意味新興經濟體的光輝歲月可能已經過去。這些國家中的絕大部分,或許包括中國,可能永遠都無法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這一陷阱曾令很多發展中國家無法更上一層樓。當人均GDP上升至大約1萬美元,這個陷阱就會開始拖着經濟增長的後腳,很多可以追趕西方國家生產力的機會都會消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中國內地人均GDP現實正是9160美元。


新興國不太擔心債務問題

我上周去內地時,我以為一定會被追問發展中國家經濟景氣轉移的問題,還有此前眾多新興國債券、股票和貨幣大瀉的問題。不論是在大連,還是較早時清華大學和美國「新經濟思維研究所」在深圳合辦的學術研討會,西方講者都在強調債務問題及不可持續的投資泡沫等。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在深圳研討會上,中國經濟學家似乎並不太擔心西方講者的警告,他們喜歡講環保、政府管治、公眾健康及金融市場設計的細節問題。在大連亦一樣,很奇怪,金融風暴將至的氛圍並不存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講者都和內地的講者一樣,認為相比債務問題,人口結構、教育、政府管治、貪污、銀行的監管和競爭、能源,以及城市規劃等結構性問題,更需要優先處理。


其中一節是由土耳其副總理阿里.巴巴詹主講。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談論退市,引發嚴重金融恐慌,土國是受害者。但巴巴詹表示,土耳其只出現相當「輕微」的資金外流,約相當於該國GDP的1.5%,他認為,這只是土耳其貨幣和股市的技術性調整;同時,土耳其的GDP增長仍然高達4.4%,國民的收入分配情况亦有改善。


無獨有偶,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亦提到,在前一周舉行的G20峰會上,與會者並未對環球金融前景表現出嚴重的憂慮。


李克強以改革政府創造內需回應

一些新興經濟體很容易利用這類評論來自欺、自滿,例如印度和土耳其,它們貿易和預算赤字龐大,其實非常倚賴西方國家。但中國大陸卻不同。因此,美國轉變貨幣政策、華爾街轉變對新興市場經濟景氣的預期,總理李克強還可以表現得漠不關心。


李克強在一次演說中談論經濟改革,他幾乎未曾提及西方經濟分析員極度關注的兩大經濟失衡──過度投資、債務急升。相反,他承諾,貨幣、財政和信貸政策將會大致保持平穩,讓內地經濟由高速增長逐漸調節至每年增長大約7.5%的中高速增長。他堅稱,只要貨幣政策「大膽從容應對困難」,不特別放鬆或者收緊,這便能夠做得到。


「李克強經濟學」(Li-conomics)的精粹,看來並不太着墨於控制信貸或壓抑過度投資,反而較着力於改革政府、創造新需求。李克強表示,政府改革將會令市場力量和私營企業在金融、能源、交通、基建及公共採購方面,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重整需求是要令消費者增加消費,支持服務業,以及在環保、適住房、城市基建及內陸地區促進投資。


雖然內地的債務愈來愈大,很多西方經濟學家預料將引發一次中國式的次按危機,但李克強只是簡單地說,整體情况仍然安全和受控。


中國改革若成功 新興國將跟隨

從西方國家的觀點來說,李克強的這些言論看來可能相當傲慢,甚至像在妄想。但是,中國政府擁有3.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全球最大貿易盈餘,還能能夠直接控制所有主要金融機構,並在金融市場累積了30年經驗。李克強要實現承諾,並非不現實。


若中國能夠在西方經濟學家的一片質疑聲中,透過調控,成功保持經濟繼續增長,可能很多其他新興經濟體也能夠做得到。那麼,它們就會更加向內地尋求支援和引導,而不是向西方國家。這就是大連「世界經濟論壇」的觀點。


Anatole Kaletsky

GaveKal Dragonomics 合伙創辦人、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