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少數族裔權益鬥士轉戰佔中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6日 21:35
2013年09月16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抗爭15年的少數族裔權益鬥士王惠芬,由於健康理由決定年底「退下火線」,辭任融樂會總幹事。回首當年,眼見50多名少數族裔孩童在深水埗街頭苦候4、5年仍無法入學,決定「一夫當關」創立融樂會,誓帶領不同族裔人士吶喊發聲,遺憾經歷三朝特首,政府至今對增訂中文為「第二語言」課程毫無進展,令全港約45萬名少數族群難靠教育擺脫貧窮。王惠芬無奈暫離崗位,卻決定參與明年佔中爭取普選,希望也能喚醒少數族裔對公民社會的關注。


香港向以國際大都會自居,對少數族裔的關顧卻在近十數年才展開,《種族歧視條例》也是於2008年始立法制定。15年前,剛任註冊社工的王惠芬走出街頭幫助少數族群,曾遭白眼甚至被勒令辭職(見另稿)。按統計處2011年數字顯示,本港的少數族裔人口已增至45萬,佔全港人口約6.4%,就讀全日制的學生則有約4.2萬。


少數族裔中文教育無改善

年逾四十的王惠芬,因健康理由無奈辭任,同時亦因多年無法說服教育局改善對少數族裔的中文教學政策,自嘲「是否我阻住個地球轉」,故期盼未來接班人有「更聰明人選,能有辦法改變政府」,加上融樂會漸上軌道也可算是適當時機。回看與政府交手十多年,王批評回歸後三任特首的政府,對少數族裔的教育着墨依然不多,甚至毫無進展。


「現時中文教育制度窒礙少數族裔,令他們難投入社會,始終難擺脫跨代貧窮。」融樂會一直爭取政府為非華語生設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課程。王惠芬慨嘆,由於一直無法爭取將中文增訂為「第二語言」課程及評核,曾在2006年爭取先讓少數族裔報考英國會考(GCSE)的中文科,料不到政策就此「坐低」停滯不前。


梁政綱有提 未見實際進展

她形容,在前特首董建華年代,與政府仍「有得拗」,只是教統局(現為教育局)忙於多項改革,以「小事唔好煩我」不多理少數族裔議題;曾蔭權政府則是對弱勢漠不關心。如今特首梁振英,王直言其政綱有關注,但未見實際進展,近期討論「拋字眼」為主。


王表示,本港有約30間接收少數族裔學生的指定學校,但八成學生接受12年教育,中文卻只得小二程度,認為必須將課程規劃成「第二語言」,至少能令他們有足夠能力投入社會工作。回想多年來最難說服的官員,首選現任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但王臨別贈言謝凌潔貞不要以為她離任「就可鬆一口氣」。


邀戴耀廷為少數族裔辦講座

至於未來動向,她表示待年底辭任後會休息一段時間,若明年真的出現「佔領中環」,已決定參與,又會在10至11月邀請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向少數族裔舉辦講座,讓他們也認識自己的公民權力,以普選選出有代表性的特首,為市民爭取權益。


明報記者 錢瑋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