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來,西方陣營(特別是美國和英國)對於香港事務,本已興趣不大,因而,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以至特區政府,先後批評美國和英國外交官員的舉措,就特別值得關注。一般認為,美英對港事轉趨高調,與特首普選將開展諮詢有關,他們企圖發揮影響力,不過,北京與本港民主派本就缺乏互信,對民主派與西方陣營的關係諸多猜疑,美英官方此際介入,北京一再強硬回應,反映敏感神經已經被挑動。美英有戰略盤算,民主派要保持清醒和謹慎處理,勿對美英有不必要的期望,以免對香港的民主進程帶來負面影響。
美英高調介入港事務
觸動北京敏感神經
長期以來,西方陣營利用香港監察中國大陸,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冷戰時期以至現在,香港都被認為是情報中心,即使香港回歸之後,美國和英國駐港總領事館規模之龐大,確切反映美英重視香港在情報方面的作用。
本來,外交人員在派駐地與政商、學者、新聞界聯絡,藉此了解駐地政經社會一些狀况,甚至「收風」等,在所難免,以香港社會開放程度之高,外交人員取態活躍(例如新任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積極在社會走動,約晤各界人士,也無法制止;至於這樣的外交人員目的是否蒐集情報、干預香港內政,北京即使不爽,最多也只能表達不滿,例如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與夏千福會面時,當面「警告」夏千福勿干涉香港內政,如此而已。不過,兩人會面之後,夏千福照樣到基層探求民意,照樣約晤立法會議員(包括建制派議員)等,事態顯示即使北京怎樣不悅,對夏千福也無可奈何。
繼夏千福之後,近日,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官國務大臣施維爾(Hugo Swire)在本港報章撰文,開宗明義談及香港的普選,並表示英國「隨時準備提供任何支援」。29年前,英國與中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另外,英國統治了香港150多年,有較深遠歷史關係,英國以這兩重身分關心香港的民主進程,也無可厚非;不過,施維爾「隨時準備提供支援」的說法,較諸夏千福的高調,性質上更挑動北京的神經,因為英國準備隨時支援什麼呢?與夏千福相比,施維爾「干涉香港內政」的意圖,更為明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表明毋須外國支援,行政長官梁振英則嚴辭駁斥,昨日,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和外交部發言人都高分貝批評,指為指手劃腳、妄加評論和干預內政、說三道四等。
北京提高調門批評施維爾,因為他的說法已非籠統支持民主那麼簡單,因為所謂「任何支援」,究何所指?若包括金錢經費等安排,則政改爭拗,就會溢出北京與民主派的互動,而是西方陣營在運用香港這枚棋子與中國對抗了。所以,施維爾應該解釋「隨時準備提供任何支援」的性質和內容,因為他所觸及的不單是北京的紅線,也是香港的紅線,港人有權知道英國的打算,不應被蒙在鼓裏。
美英介入香港政制爭議,基本上使政制議題超逾香港範圍,若發展至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所說「在國際層面討論」,則事態性質又升級。不知道把香港政制爭議國際化是否美英的議程,不過,若加入國際元素,肯定中國會就此與西方展開一場鬥爭,則屆時作為戰場的香港會發生什麼事,就難以預估了。
民主派要保持警惕
避免淪為美英對華棋子
香港事務的性質,因為歷史與現實因素,美英表達關心或在理念層面表示支持,問題不大,一般港人也會接受,但是若演變至在國際向中國施壓,甚至資助民主派等,則肯定會強化北京的憂疑:當年東歐的茉莉花革命、近年的阿拉伯之春等,會否以類似形式在香港出現?若北京認定事態朝這個方向發展,很難想像選舉安排會寬鬆處理,勢必緊抓更多安全系數,屆時港人與北京扞格更大,對抗更尖銳,若外力趁機再起作用,局勢發展就值得擔心了。
美英就香港事務最終有什麼盤算,無從得知,不過,此乃國家層面的較量,只能留待中央政府與他們周旋,事態關鍵仍然在香港,特別是民主派要意識到避免捲入國際鬥爭的漩渦。若民主派僅多謝美英停留在精神上、口頭宣示的支持,拒絕與他們在同一陣線對付中國,則與中央政府對政制安排的商討,會建立起一定互信,否則與中央就坐實「敵對關係」。現在中央與民主派缺乏互信基礎情况下,美英的舉措勢必使北京對整體事態更加猜疑,若此際讓人看到民主派與美英合流,先不說鬥爭將如何禍及香港,民主進程更極可能泡湯了。
過去一段時間,民主黨的李柱銘每年都有華盛頓行程,見到美國總統和個別國會領袖,他們講一些支持香港民主或批評北京的說話,但是從港人實際體會看來,這些「美國政要」怎麼說,對推動香港民主進程並未起到積極作用,反而這種「美國聯繫」是否使北京疑慮,對政制發展構成負面影響,更值得深思。事實上,即使美英聯手,以中國今時今日的國力,難道北京會屈服?所以,香港的民主進程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政治人物和政黨應該拋開美英盤算的影響,切實與中央商討,尋求一套可以取得最大公約數的普選特首安排。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美英高調介入港事務
觸動北京敏感神經
長期以來,西方陣營利用香港監察中國大陸,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冷戰時期以至現在,香港都被認為是情報中心,即使香港回歸之後,美國和英國駐港總領事館規模之龐大,確切反映美英重視香港在情報方面的作用。
本來,外交人員在派駐地與政商、學者、新聞界聯絡,藉此了解駐地政經社會一些狀况,甚至「收風」等,在所難免,以香港社會開放程度之高,外交人員取態活躍(例如新任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積極在社會走動,約晤各界人士,也無法制止;至於這樣的外交人員目的是否蒐集情報、干預香港內政,北京即使不爽,最多也只能表達不滿,例如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與夏千福會面時,當面「警告」夏千福勿干涉香港內政,如此而已。不過,兩人會面之後,夏千福照樣到基層探求民意,照樣約晤立法會議員(包括建制派議員)等,事態顯示即使北京怎樣不悅,對夏千福也無可奈何。
繼夏千福之後,近日,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官國務大臣施維爾(Hugo Swire)在本港報章撰文,開宗明義談及香港的普選,並表示英國「隨時準備提供任何支援」。29年前,英國與中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另外,英國統治了香港150多年,有較深遠歷史關係,英國以這兩重身分關心香港的民主進程,也無可厚非;不過,施維爾「隨時準備提供支援」的說法,較諸夏千福的高調,性質上更挑動北京的神經,因為英國準備隨時支援什麼呢?與夏千福相比,施維爾「干涉香港內政」的意圖,更為明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表明毋須外國支援,行政長官梁振英則嚴辭駁斥,昨日,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和外交部發言人都高分貝批評,指為指手劃腳、妄加評論和干預內政、說三道四等。
北京提高調門批評施維爾,因為他的說法已非籠統支持民主那麼簡單,因為所謂「任何支援」,究何所指?若包括金錢經費等安排,則政改爭拗,就會溢出北京與民主派的互動,而是西方陣營在運用香港這枚棋子與中國對抗了。所以,施維爾應該解釋「隨時準備提供任何支援」的性質和內容,因為他所觸及的不單是北京的紅線,也是香港的紅線,港人有權知道英國的打算,不應被蒙在鼓裏。
美英介入香港政制爭議,基本上使政制議題超逾香港範圍,若發展至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所說「在國際層面討論」,則事態性質又升級。不知道把香港政制爭議國際化是否美英的議程,不過,若加入國際元素,肯定中國會就此與西方展開一場鬥爭,則屆時作為戰場的香港會發生什麼事,就難以預估了。
民主派要保持警惕
避免淪為美英對華棋子
香港事務的性質,因為歷史與現實因素,美英表達關心或在理念層面表示支持,問題不大,一般港人也會接受,但是若演變至在國際向中國施壓,甚至資助民主派等,則肯定會強化北京的憂疑:當年東歐的茉莉花革命、近年的阿拉伯之春等,會否以類似形式在香港出現?若北京認定事態朝這個方向發展,很難想像選舉安排會寬鬆處理,勢必緊抓更多安全系數,屆時港人與北京扞格更大,對抗更尖銳,若外力趁機再起作用,局勢發展就值得擔心了。
美英就香港事務最終有什麼盤算,無從得知,不過,此乃國家層面的較量,只能留待中央政府與他們周旋,事態關鍵仍然在香港,特別是民主派要意識到避免捲入國際鬥爭的漩渦。若民主派僅多謝美英停留在精神上、口頭宣示的支持,拒絕與他們在同一陣線對付中國,則與中央政府對政制安排的商討,會建立起一定互信,否則與中央就坐實「敵對關係」。現在中央與民主派缺乏互信基礎情况下,美英的舉措勢必使北京對整體事態更加猜疑,若此際讓人看到民主派與美英合流,先不說鬥爭將如何禍及香港,民主進程更極可能泡湯了。
過去一段時間,民主黨的李柱銘每年都有華盛頓行程,見到美國總統和個別國會領袖,他們講一些支持香港民主或批評北京的說話,但是從港人實際體會看來,這些「美國政要」怎麼說,對推動香港民主進程並未起到積極作用,反而這種「美國聯繫」是否使北京疑慮,對政制發展構成負面影響,更值得深思。事實上,即使美英聯手,以中國今時今日的國力,難道北京會屈服?所以,香港的民主進程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政治人物和政黨應該拋開美英盤算的影響,切實與中央商討,尋求一套可以取得最大公約數的普選特首安排。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