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現今創業 要有團火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7日 06:35
2013年09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欄6月時曾經寫過電影《中國合伙人》。內地著名英語培訓學校「新東方」能做大做強,由兩三人的「土炮」公司做到美國上市的企業,其實是創辦人「不約而同地配合時代的需要」。能夠把握時代趨勢,就是掌握天時,亦即是財經人常說的「有智慧不如趁勢」。


過往幾年,我們投資了不少項目,表現優秀的自然飲得杯落,不似預期的也有一些。作為投資管理人,我們會定期為項目檢討。如果認為項目在限期內翻身機會渺茫,我們就會果斷止蝕,根據投資時協議的退股機制退出。


當然,有道是「送貨如送米,收錢如乞米」,與被投資企業分道揚鑣,追數過程難免不愉快,有些甚至要法律解決。就像情侶分手,能真的做到「再見亦是朋友」又有多少?


投資不似預期,十常八九,重要是檢討得失。經營環境不斷在變,過往成功的方程式不一定完全能用於今天。被投公司的管理層是否表現理想至關重要。「代理問題」( agency problem)一直是經管人經常要面對的問題。投資伙伴一致同意「力不到不為財」。


天時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黃元山問道,在今時今日的生意環境,如果要「落手落腳」開始一盤新生意,有什麼好做?

通常我們研究創業項目,會分析現有市場不足之處,創業公司要把這缺口做好,才能在芸芸競爭對手中殺出重圍。如果能夠有所創新,更有可能創造新市場。當然,如果看到明顯的宏觀趨勢,順流而走,通常「安全邊際」會較高,值博率也高些。此乃「天時」。


另一經驗是成功的創業點子,往往是從身邊日復日觀察而發掘到的。原因是只有我們很熟悉的範疇,我們才有靈感看見潛在創新的地方,同時亦具備所需的技能竅門(know-how)及生意網絡付諸實踐。此謂「地利」。


最後,就是創業人心中必需要有團火(passion)。只要有強烈的信念,才能吸引別人加盟相助。在今天知識型經濟,沒有出眾的人才團隊,實難突圍而出。這就是「人和」。


要成功創業,說易行難。回想這十多年,身邊不乏友人下海創業。有成功有失敗。觀察所得,失敗者其實很多都是朋輩中的出類拔萃之士,不少甚至是高級打工仔。不過,正因為機會成本高,他們往往不願捨棄全職工作。心有旁騖,邊打工邊創業而成功者稀。


朋友家人通常都是壓力來源。大量質疑聲音都是很多想創業人未出發先停步的原因。不過如同投資,除了客觀分析,心態上的樂觀看好才是推動「落注」的主要動力。


儘管身邊很多專才友人仗義相助,全心一意的核心團隊才是整盤生意成敗的關鍵。就像《中國合伙人》3名主角當初摸着石頭過河,沒有當天的辛勞付出,何來今日的豐美成果?


莫冠業

GNEC投資管理

info@gnec.net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