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海難倖存者:過馬路都不安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7日 21:35
2013年09月17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她,始終在我手中離開。」六旬的黃大華,是一年前南丫海難的倖存者之一,可惜結伴登上南丫四號的太太蘇貴媛,卻從此陰陽永隔。日復一日,華叔至今無法逃出死亡陰霾,除了不能重拾貨車司機的工作,連過馬路也感不安。海難情景久久不散,每憶起自己在船艙劇震時倒在太太身上、在海中抱着不諳游泳的太太浮沉待救,黃大華不禁眼眶發紅,更未敢取回驗屍報告,深怕愛妻的死與自己有關。難過亦要過,黃大華至今只盼亡妻知道﹕「我真的很愛你。」


南丫海難致39人罹難、百多人受傷,不少家屬至今仍未釋懷。社署指至今仍需跟進28個家庭(見另稿);死裏逃生的黃大華是遇難者家屬的一員。


社署仍跟進28難屬家庭

華叔是海難研訊證人,對兩船碰撞情景記憶猶新,「我跟太太坐在上層左邊,開船不久已看到有船迎面駛近」,南丫四隨之劇震,乘客「人疊人」倒地,華叔也倒在妻子身上。混亂中,他取得一件救生衣,因未及穿上,唯有右手夾着救生衣、左手托着不諳泳術的太太,喊着「阿媛,我哋走喇」,再從被拉開的船窗逃生。


漂浮期間,華叔感到太太的身體漸向下沉,只好大叫救命,終被附近水警輪救起,惜愛妻最後仍不幸罹難。每年中秋前後,夫婦都會與友人外遊,「當天我們9人同行,卻有4人遇難。當時還在船上討論,說今年要去越南,但終去不了……」


面對太太離世,華叔與一對子女最初都忙於處理其後事,直至11月他才於混亂中「清醒」,發現生活已再不一樣,「我原本是貨車司機,駕駛的是重44噸的英泥車,平日無事也很大壓力,出事後真的不能再工作」,甚至過馬路亦無法安心。


退休在家,開始代替太太做家務,每逢走進廚房這個原屬於妻子的「地頭」,都感悲從中來。「其實一年來,只是肚餓便吃飯、可睡便睡」,但華叔一星期總有兩三晚失眠,憶起妻子10多年前先後罹患鼻咽癌及腸癌,也憑堅毅意志「大步檻過」,卻被一場海難帶走生命,「患難夫妻」點滴在心頭。


怕知真相 未取驗屍報告

同甘共苦逾30載,華叔對亡妻終究未能釋懷,除了不敢再到寓所附近行山,深怕遇上行山客問「為何不見黃太」,也不敢取回驗屍報告,恐懼死因是來自「重物撞擊」,或是否留在船艙有更大的生存機會,縱然心理專家曾指他想得太多。華叔現仍隨身帶着愛妻的手帕、合照,每天起牀又會到其靈位前,泡一杯她愛喝的龍井茶,「我想,這是我唯一可做的」。


海難一年,華叔最能放鬆的時候,是與一對子女同枱吃飯,有說有笑,而最氣憤是前海事處人員黃志堅提出司法覆核時的言論,他形容是對難屬「無受傷的地方多插一刀」。華叔希望政府及海事處能盡快交代調查結果,釐清罪責,令事件告一段落。


明報記者 錢瑋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