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保安局長黎棟國昨在報章撰文,指內地單程證每天150個的配額毋須減少。黎指出,單程證的審批制度有明確的憲法基礎,強調計劃旨在讓內地人有秩序地來港與家人團聚,不是輸入人才計劃,無任何理據改變目前由內地部門審批的制度。有團體和立法會議員促請香港政府取回審批權。
「有憲法基礎 無理據改變」
黎棟國昨在報章撰文,指留意到近年社會有聲音要求檢討單程證制度。他指出,單程證審批制度是根據《基本法》第22條第四款,以及全國人大常委在1999年的解釋而實行。文章指內地自1997年設立打分制,每年的分數線都會在網上公布,申請人亦可在網上查閱其申請情况,公開且具透明度。
黎又指訂立單程證配額,正好讓港人的內地家人有秩序地來港團聚,確保醫療、房屋、福利及教育等配套措施能切合需要。他又指政府推算未來人口增長和規劃公共政策時,已計算持單程證來港人士。
根據民政事務總署和入境處數字,持單程證來港人數持續上升,由2008年的41,610人,急升至去年的54,546人,上升31%,超過一半來自廣東省,大部分只有父或母在港,其中八成具中學或以上學歷(見表)。
來港升三成 八成中學或以上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認為,家庭團聚是國際人權,不能阻止,但認為香港應取回審批權。她指出,內地仍有不少地方在審批時出現貪污問題,由香港審批可以杜絕貪污。施又指出,現時每天150個單程證配額,只用了約120至125個,取回審批權亦可令本港更易掌握有多少人在輪候單程證,增加透明度。黎棟國則指政府已善用單程證餘額,容許合資格的港人內地「超齡子女」來港。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稱,現時內地仍不是以家庭單位審批,令不少家庭只有部分成員獲批單程證,增加「二次中港分隔」造成的社會問題,亦質疑如本港無權參與單程證審批,如何確保醫療、房屋、福利及教育等配套措施足以有效應付香港需要。
曾經發起「取回單程證審批權」簽名的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認為,政府要以「盲搶地」解決住屋問題,「連郊野公園也不放過」,應從移民政策入手,減少外來人口,批評黎的言論是於理不合。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