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責備損關係 家長宜自控(5-8歲)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18日 06:35
2013年09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5歲女兒,白天由外婆照顧,盡量叫她自己先做好功課,回家後我便替她跟進,但她經常懶洋洋不做功課或亂來,寫字填色如塗鴉,有時我對她嚴厲一點,她便說不喜歡媽媽在家,最好就去上班,我聽了真的好傷心。請指教如何教她又能減少矛盾?


教養子女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很多爸媽一起出外工作都是為了讓孩子有安穩生活,但這反而減少了照顧及相處的時間,關係變得疏離。


訂立約章 安排時間表

想改善親子關係,最重要的角色不是孩子或別人,而是爸媽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教孩子時要針對事情和有耐性;其次是應把孩子的生活時間表安排好,訂立每天作息時間和行為約章,自小在細微事項上,讓她學習自理和承擔責任。


好像媽媽訂好每天回家後就跟女兒吃飯聊天,然後檢查功課收拾書本,最後是大家一起睡前梳洗,但這些安排可能因為小枝節而做不成,好像女兒想跟媽媽說學校趣事,媽媽卻因為孩子吃飯磨蹭而光火,又或女兒做功課做得不好而看不過眼,就是這樣,親子關係總是被損耗掉。


反過來看,若爸媽回家前放鬆心情,跟女兒說好快吃飯,飯後有她喜歡的活動,若她能做到便讚賞她,即使未能做到亦不必苛責,只要跟她說明後面安排的節目要縮短,孩子試過幾次就會明白,會學懂快點完成要求,以爭取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子女的學習表現,往往最困擾爸媽,每天功課不但令孩子吃力,爸媽擔心孩子落後於人而疲於奔命,總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故嚴厲相待以提高成績。久而久之,責罵與對抗亦破壞了彼此的關係。


集中改善數項重點 莫急求完美

退一步想,學習是按個人的能力為基礎而建築起來,女兒才5歲,她的水平如何?不要只想她做不好的事情,要多想她做得好的地方,也不能一下要求她做到完美。倘若孩子未能全部達到要求,先讚賞她做得最好的,然後選出她最需要指點提示的三項來教導,她便更能吸收正確信息,盡量把時間花在重點上,不會無止境地耗下去。


爸媽從旁教導孩子時,應特別注意不要令她失去信心和對學習產生抗拒,要給予鼓勵,例如跟她來個擁抱,傳達爸媽對她的關心和愛護,助她逐步完善,予以時日,她的表現自然會趕上來。


另外要提醒各位雙職爸媽,不要為彌補日常照顧上的不足,而盡力滿足子女的所有要求,尤其是物質上的要求。物質充裕但缺乏心靈滿足,不但扭曲了孩子待人處事的價值觀,也令他們容易誤入歧途。


只要爸媽訂立的規矩,自己也能以身作則堅持公平執行,例如依時間表安排好生活次序、行為準則去做,這自然令孩子信服,願意聽爸媽的指導,建立良好親子的關係。


資料提供﹕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親職教育中心主任(註冊社工)廖李耀群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