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女兒9歲,平日功課很忙,也愛看書。她從來沒有說過看不清楚,只是喜歡側頭看,但提醒她後就會改正。上小學後,我們開始發現她眼睛有點斜視,在晚上或讀書累了尤其明顯。最近驗眼,發現她的眼睛一近視一遠視(+150-250),但已過了矯視時機,要動手術才能改善狀况。我們擔心這樣下去不但影響視力,更影響她的儀容和加添心理壓力,動矯視手術是否能改善呢?
孩子到四五歲以後才顯示的斜視現象,通常是隱性斜視,即為先天可能存在,但大部分時間外觀正常,只在某些情况下,如疲倦或用神注意時,斜視才會出現。有些孩子因長期學習,聚精會神使用雙眼的時間大增,便容易浮現問題。當然若後天使用眼睛時習慣不良、姿勢不正和保護意識薄弱,都會對眼睛健康造成障礙。
雙眼不協調 致斜視重影
斜視成因是雙眼不能協調地去看周圍的景物,這種協調有賴腦部、視覺神經及兩眼共12條眼外肌的配合,使兩眼所見的影像合二為一,而產生立體感。當其中的一個組織出現偏差,如視覺神經或眼外肌張弛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協調而導致斜視;如果兩眼視力度數相差很大而沒有適當地矯正,令所見影像不能合二為一,不但會引致斜視,嚴重者可能看見的影像,出現重影、失缺或閱讀時易跳行移位而不自覺,增加了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
影響外觀自信心
以家長的描述來看,孩子遠視近視看似不太高,但各走向兩個不同的方向(+和-),其實相等於有400度的分別,這就頗為嚴重了。正因為孩子還處於成長期,一些今天忽視的小毛病,可能會導致將來成為固定的斜視,這不止影響外觀,更會影響心理和自信心。因此,這些問題一經發現,最好對症下藥,把傷害減至最小。
調正手術不能改變視力
我建議:
1. 先帶孩子作正規眼科檢查,找出孩子是弱視或是因其他原因而引起斜視,例如是否眼外肌或視網膜病變等。
2. 由於孩子兩眼偏差度數頗大,要配合適的眼鏡,如果偏差度數再加大,斜視的問題也會愈來愈嚴重。故驗眼的次數亦要較為頻密,以便密切觀察變化,及時更換合適的眼鏡,或採取必要的治理。
3. 重拾健康護眼的習慣,注意每15分鐘便要讓眼睛轉移一下,如正在閱讀就要改為望望遠景,減輕疲累。針對斜視問題,可以定時做小練習:豎起食指,放在雙眼之間,然後慢慢拉遠、拉近,其間雙眼保持聚焦在指頭上。這動作有利練習眼外肌運作,也訓練整體視覺系統的協調能力。
4. 孩子目前只是間歇性斜視,但頻率是多少呢?如一般每天超過5次,成為固定斜視的風險就大了,因為這顯示處於內側的眼外肌已經過於鬆弛,可能需要接受手術調正,去除斜側的因素。雖然此手術可能稍為改善眼睛的偏差度數,但目標並非、也不可改變視力或屈光不正的存在,所以手術後,仍需戴眼鏡。但如不動這個手術,孩子的斜視情况會惡化,更有可能令弱視加劇。
5. 有關改善孩子視力偏差、屈光不正的矯視手術,要待孩子成長期完結後才能進行,以達到最準確的效果。
資料提供﹕眼科專科醫生余珊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