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相信,彭家麗大約未想過,自己的名曲會在如此機緣巧合下成了全城熱話。那位如今聞名香江、更被個別傳媒「起底」的朱主席,更應從未預期,自己一時興起的表演,竟會變為社會紅極一時的話題。原本供一群人消遣的餘興節目,透過互聯網瘋傳為公共熱話,再次展現新媒體難以預測的威力,更突顯社會在新媒體的影響下,正進入一個「公私不分」的年代——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界線漸漸模糊,人們「被曝光」的機會和風險日增。
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分界,是人們辨別行為準則的重要依據。假如我們有「公共」活動的意識——無論走出家門買菜、到辦公室上班、到學校上課、出席公開場合等,我們的行為自然會變得「檢點」起來——注意自己身分,並搬出合適的「禮貌」以待人處事。不過,當我們感覺自己在「私人」場合活動時,自不然亦會放下身處公共領域時那種身分和禮儀,較為真情流露,隨心所欲。
值得注意的是,公域與私域的界定,主要視乎人們的主觀意識,不一定是所身處的地點。例如在一個宴會上,假如你是初來人士,人生路不熟;又或你是這宴會上身分較「輕量」的人,那你便會有身處「公共」場合的意識,行為亦較為內斂、謙遜。反之,若你是這宴會的常客,又或你便是宴會的主人家,那這宴會有可能便是你的「私人」場合——即使放聲高歌,也無不妥,反正大家盡興。
不過,公域與私域的界定,除了個人的主觀意識外,亦視乎事情和人物於社會的曝光率。即使當時人認為自己從事私人活動,惟當他本人或其事情於社會廣泛曝光——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曝光,也會被社會視為「公共領域」的一分子。當然,能否把「公共」單純地解讀為「曝光率」,見仁見智;但在媒體發達、資訊氾濫的現代社會中,廣泛曝了光的人和事,已很難被當成處於「私人領域」內。
一個「公私不分」的年代
新媒體和互聯網大行其道,最大的社會後果,是使我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曝光率」。即使你從來都喜歡孤單一個,但一旦有人拍下你的玉照,接着「see you in facebook」,那你亦有可能一夜成名。那位覺得人情只有500元並不足夠的準新娘、那位嫌「斟茶利市」太少的女孩及其夫婿,甚至是那位在旺角街頭一時憤怒而大罵警員的老師,可能大概也跟彭家麗和朱主席一樣,未想過自己在「私人領域」或「半私人領域」的活動(在自己的「臉書日記」上寫點東西、在私人時間逛街、在聯誼場合高歌),會被曝光為全城熱話。
從前,我們可選擇逃避人群、逃避於媒體曝光的時刻;但在新媒體發達的社會下,曝不曝光,已不再是純粹的個人選擇。從不喜歡孤單一個也好,從來喜歡孤單一個也好也罷,我們的私人領域,正漸漸在「公私不分」的世代下,逐漸縮小。
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分界,是人們辨別行為準則的重要依據。假如我們有「公共」活動的意識——無論走出家門買菜、到辦公室上班、到學校上課、出席公開場合等,我們的行為自然會變得「檢點」起來——注意自己身分,並搬出合適的「禮貌」以待人處事。不過,當我們感覺自己在「私人」場合活動時,自不然亦會放下身處公共領域時那種身分和禮儀,較為真情流露,隨心所欲。
值得注意的是,公域與私域的界定,主要視乎人們的主觀意識,不一定是所身處的地點。例如在一個宴會上,假如你是初來人士,人生路不熟;又或你是這宴會上身分較「輕量」的人,那你便會有身處「公共」場合的意識,行為亦較為內斂、謙遜。反之,若你是這宴會的常客,又或你便是宴會的主人家,那這宴會有可能便是你的「私人」場合——即使放聲高歌,也無不妥,反正大家盡興。
不過,公域與私域的界定,除了個人的主觀意識外,亦視乎事情和人物於社會的曝光率。即使當時人認為自己從事私人活動,惟當他本人或其事情於社會廣泛曝光——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曝光,也會被社會視為「公共領域」的一分子。當然,能否把「公共」單純地解讀為「曝光率」,見仁見智;但在媒體發達、資訊氾濫的現代社會中,廣泛曝了光的人和事,已很難被當成處於「私人領域」內。
一個「公私不分」的年代
新媒體和互聯網大行其道,最大的社會後果,是使我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曝光率」。即使你從來都喜歡孤單一個,但一旦有人拍下你的玉照,接着「see you in facebook」,那你亦有可能一夜成名。那位覺得人情只有500元並不足夠的準新娘、那位嫌「斟茶利市」太少的女孩及其夫婿,甚至是那位在旺角街頭一時憤怒而大罵警員的老師,可能大概也跟彭家麗和朱主席一樣,未想過自己在「私人領域」或「半私人領域」的活動(在自己的「臉書日記」上寫點東西、在私人時間逛街、在聯誼場合高歌),會被曝光為全城熱話。
從前,我們可選擇逃避人群、逃避於媒體曝光的時刻;但在新媒體發達的社會下,曝不曝光,已不再是純粹的個人選擇。從不喜歡孤單一個也好,從來喜歡孤單一個也好也罷,我們的私人領域,正漸漸在「公私不分」的世代下,逐漸縮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