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過往34年炒股勝買樓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2日 06:35
2013年09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巴郡長情股東Stewart Horejsi,在1980年用9.43萬美元投資巴郡A股,回報非常吸引,34年來升值559倍,令他身家暴漲。80年代若在香港以相同資金,折合約73萬港元去投資,回報亦相當不錯,但與巴郡A股股價的增長,仍有一大段距離。


和黃升值12.3倍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在1979年向匯控(0005)買入和黃(0013)股份,當時每股作價7.1元。如果當時有投資者,跟隨李嘉誠入市,假設73萬元能夠悉數購入和黃股份,可買到10.3萬股。若按上周四收市價94.45元計算,持有至今已升了12.3倍,價值由73萬元增至971.1萬元。


假如在1980年12月時,趁蘋果在美國公開招股,以招股價22美元買入。即使當年至今,曾經在期間拆細3次,到現時每8股才等於當年1股。不過,若按現價每股467美元計算,已增值169倍,表現相當可人。


法國名貴紅酒升124倍 人民幣30倍

至於,港人鍾情買樓投資,就以藍籌屋苑太古城為例。在1980年1個757呎的單位,僅賣70.2萬元,但現價已約800萬元,34年來升值10.4倍。對股樓興趣不大的投資者,若選擇在當年買法國名貴紅酒,或收藏絕版人民幣,回報亦分別有124倍及30倍。反而,投資黃金未見有極高回報,1980年每盎司為650美元,持有逾30年亦僅升1倍至現價1326.1美元,回報率相對上述投資格外失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