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經過激烈競逐後,東京脫穎而出,獲得2020年奧運主辦權。消息傳來,日本舉國上下一片雀躍,這是日本在1990年代初經歷泡沫經濟,繼而開始進入「喪失的20年」後,日本大部分國民罕見地展露歡愉笑容的瞬間。日本經濟界更是振奮,期待未來持續10年的「奧運效應」,讓日本經濟走出長期低瑝s成長的窘境。
近年來,隨着中國崛起以及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中日國力逆轉呼之欲出,雙方較勁連連。在經濟上,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躍升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政治上,兩國關係因釣魚台問題引發二戰結束以來的最大衝突,在日本將之「國有化」後,中國海監寗㩗結謢b釣魚台海域「常態化巡邏」,打破了過去40多年來日本單獨控制的局面。
不過,在「安倍經濟學」出現立竿見影之效後,這次東京獲得奧運主辦權,無疑給日本國民恢復自信打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似乎在中日競逐中扳回了一城。因為日本不僅僅是亞洲第一個主辦奧運的國家,也是至今唯一主辦兩次奧運的亞洲國家。
哈佛大學傅高義教授於1979年發表名著《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分析戰後日本經濟高度發展的原因,高度評價日本的經營能力。該書成為售出超過70萬本的暢銷書,「日本第一」也成為日本經濟奇蹟的代名詞。
「日本第一」是否會重現,或許還言之過早。不過,「東亞二強並列」的時代已經來臨,確是無可迴避的現實。雙方國民都應該意識到東亞正在發生百年一遇的國力重新定位的變化,以健康的心態重新認識變化中的對手,不是互相對抗,而是肩負起大國的責任,攜手共創東亞和平的新時代。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