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默克爾挑戰第三任魔咒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3日 21:35
2013年09月23日 21: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德國大選今晨初步結果顯示,總理默克爾將第二度連任,成為歐債危機爆發後,唯一安然保住執政地位的歐洲主要政治領袖。若順利完成未來4年任期,她更將取代「鐵娘子」戴卓爾夫人,成為歐洲任期最長的女性民選政府首腦。不過德國經濟未來面臨不少隱憂,尤其是默克爾在福島核災後提出「廢核」能源轉型策略爭議極大,成為她打破戴卓爾夫人、另一英國前首相貝理雅以至前西德總理施密特等領袖「第三任魔咒」的重大阻力。


投票於香港時間昨午2時開始,今日凌晨零時結束。投票選前最後民調顯示,由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CDU)與基社盟(CSU)組成的政治聯盟,得票率可望以約13個百分點差距大幅領先排第二位的社民黨(SDU),59歲的默克爾連任總理機會極高。


默克爾可望連任,須歸功於順遂的德國經濟形勢。即使是歐債危機後,德國經濟大部分時間仍處於增長區,失業率最近更回落至接近20年以來最低位的5.3%,分析形容,默克爾成功助德國「維持現狀」。她此前致力推動「歐豬國」以緊縮政策重振競爭力,但對在國內推行改革問題取態審慎。上一次連任後,有閣員建議她大刀闊斧改革,她激動反應道:「不要在我的國家點火!」


推動棄核惹商界反彈

不過,德國商界近期漸見反彈,憂慮本土問題即將爆發,最終危及經濟復蘇,焦點放在默克爾的能源政策上。全國最大商界游說組織、與CDU-CSU關係密切的德國工業聯會(BDI)在選前幾日表態,批評現行的能源政策「將導致能源系統嚴重不符成本效益,危及能源的可負擔程度及德國作為工業基地的地位」。


德國電費比歐元區平均高出三成,運輸基建革新進度亦落後其他發達國,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則令退休人口高達就業人口的三分之一,都是該國商界長期爭議的焦點。自從日本福島核災促使默克爾決定加快廢核進程後,電費節節上升,不但商界擔心競爭力下滑,連部分基層民眾亦開始喊吃不消。


BDI幹事施韋爾(Dieter Schweer)質疑默克爾不思進取,「我們(德國)正在以昨日的儲備過活」。施韋爾批評,默克爾在重建運輸基建問題上「只說不做」,長遠或危及德國的外來投資,又質疑德國教育制度僵化,並未培訓足夠的技術型工人予國內工業發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報告指出,愈來愈多年輕德國工人只能找到保障欠佳的臨時合約工,勢加深貧富懸殊和青年就業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亦建議德國採取改革,讓更多女性加入勞動人口,紓緩老化難題。


青年求職難 IMF倡改革

戰後德國(西德與兩德合併後的德國)有3名總理可進入第三個任期,當中阿登納(Konrad Adenauer)與科爾(Helmut Kohl)完成任期(科爾在卸任後捲入政治獻金醜聞,被自己提攜的默克爾取而代之),施密特(Helmut Schmidt)未能善始善終,默克爾會步誰人後塵,或攸關她對經濟改革的判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