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商品市場或需3年陣痛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3日 06:35
2013年09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五礦資源(1208)旗下項目以黃金、銅、鉛、鋅等貴金屬為主,隨着商品價格的泡沫化,2011年盈利達到高峰,但至今未擺脫商品價格下滑的影響。王立新坦言,商品市場早該在2008至09年就出現大調整,但因各國量寬政策,以致市場被嚴重扭曲,現時重新調整,可能要經歷2至3年的陣痛。


中國結構性問題多

商品價格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大幅下挫,但隨着美國聯儲局在2009年3月推行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加上中國的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措施,商品價格升至比金融海嘯前更高的水平。例如金價便一度升至每盎司1900美元,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期銅價格亦曾高見每噸1萬美元,但兩者至今分別較兩年前高位均回落近30%,鉛、鋅及銀價亦有類似遭遇。五礦資源的年度純利,亦由2011年的5.4億美元,跌至2012年的1.9億美元。


王立新指出,商品價格在2008年前已經歷了多年上升,本來就是要調整,但金融海嘯後過多的流動性卻使它一反常態,以致調整遲了幾年才來臨。現時美國經濟已逐步復蘇,中國新政府有改革的決心,但結構性問題較多,調整要更長的時間。


展望未來兩年,他認為市場仍是低迷的,「2012至2014年都是調整周期,甚至有可能更長,要看中國的復蘇進度。」商品價格還未見底,未來可能進一步走低,「如果市場現在還像兩年前那樣火熱,我反而會擔心,所以我倒覺得有調整是好事」。


商品價未見底 有調整是好事

他指出,近日去日本體會到人類對商品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日本人空調的聲音相當小,因為他們用更好、更貴的材料」。他理解到人類都想過更好的生活,有錢了就會買車,或把小房子搬到大房子,人的本性將會維持社會對商品的需求,「一個礦的開發期一般長達20至30年,相比之下,近幾年商品價格的調整,不算得是什麼」。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