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我們這一家﹕少年心底夢 歌聲裏飄送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5日 21:35
2013年09月25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面對台下數十名觀眾,一群初中男生組成的Big Boyz Club Music,正用歌聲唱出他們的心聲﹕「我六歲,只顧玩樂過不停,無須顧慮要背上書包與前景,到十三歲,兼顧友伴與家庭,母親寄望我,走進書本裏提升,現實好心的說教,夢話像被冷水撥。」石清洪是憑歌寄意的團員之一,與其他團員同唱和,訴說13歲男孩的心底話。


13歲的中二生石清洪(Bear Bear),花名取其「洪」與「熊」同音。未加入Big Boyz Club Music(大男孩音樂,下簡稱BBC)前,他自言是一名宅男,常窩在家中打機,一玩就是數小時,對於周遭事不感興趣。幸好,媽媽先斬後奏,替他報名參加社區中心的活動,讓他走出安全溫室區,樂於探索世界,用歌聲感染他人。


由打機宅男 到聲威台上

BBC由香港小童群益會馬鞍山東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福利工作員何振賢(Eddie sir)帶領。兩年來他們已經衝出社區,歌聲遍佈YouTube、商場、文娛中心,更推出EP。其中一曲《男孩宣言》,YouTube點擊率高達5.8萬次。Bear Bear說﹕「媽媽替我報名參加社區中心義工活動,起初跟朋友做義工,有一次,Eddie sir跟我們到琴行,無端端你一句、我一句唱起歌來,觸發起組成Big Boyz Club Music的想法。」誤打誤撞,他亦加入樂團,活動性質沒有變,同是做有意義活動,只是改以歌聲來表達。


兼顧學業 病倒照on show

石媽媽很支持兒子,亦樂見清洪的轉變﹕「我覺得他的原創歌曲很新鮮,曲詞自己創作,很好,又可以發揮想像力。我本來就不太催谷他的學業,只是補習中英文,其他興趣由他自行發展。還有,踏入青少年階段,我預計他會變得反叛,但參加BBC後,結識一班志同道合朋友,自信心大了,沒有反叛,這是額外的得着。」


石媽媽不怕兒子花太多時間練歌,考試期間,BBC成員會一起溫習,以讀書為重,反而對學業有幫助,令她放心。石媽笑言﹕「如果當時他不參加BBC,現在我可能很頭痛了。」媽媽有感兒子最大的轉變是更有自信和自覺,待人接物也成熟了。


為了BBC,Bear Bear可以去得很盡﹕放棄打機的時間、患病也堅持完成表演、分配時間兼顧學業和唱歌等等。他表示每次表演前,與團員都要花時間練習,有一次到文娛中心表演,在化妝室準備時已經發燒不適,但由於那次自己參演的歌曲很多,不想拖累隊員,最後「頂硬上」。


唱談香港時事

現時BBC有廿多首原創歌曲,當中,他較喜歡《新辛學子》和《貧困之家》。「《新辛學子》指出學業不一定求成績,是着重學習過程,分數不是一切。」石媽媽在旁亦表示,如果兒子長大後說要唱歌、剪片,很支持他在大學修讀有關電影的學科;BBC的歌探討青少年成長和學業題目之外,也探討時事。正如清洪喜歡的《貧困之家》,講述香港貧富懸殊,令他感到現時香港政府為了發展經濟,不理會低下階層生活的問題。另一首《人之所貴》則講述一群香港學生回應推行國民教育的心聲,以及對思想自由的珍惜。成為BBC的團員,令他更關心政治、社會和身邊事,讓家人放心,不再做只活在自己世界的男孩。


■香港學生聲音

曲詞皆原創

大男孩音樂於2011年5月成立,9名成員來自香港小童群益會馬鞍山東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他們現時皆為初中生,以原創音樂再配加自己填詞,內容多為他們如何看世界。原創歌曲超過20首,包括《男孩之歌》、《爸媽晚回家》、《貧困之家》等等,標榜「屬於香港學生的聲音」。去年,樂團另外組成「Big Boyz Club Junior」,由11名小學生組第二代樂團。


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瀏覽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D5AE5A5F7329ADE2,從Big Boyz Club Music Playlist(大男孩音樂頻道)欣賞他們的歌曲。


文﹕顏紫燕

圖﹕黃志東、網上圖片

編輯:簡懿娟

美術:Money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