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父母學堂﹕臨考試肚痛頭痛 咪當詐病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5日 06:35
2013年09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自升上小三後,俊俊經常向父母表示身體不適,如頭痛、肚痛等;考試前尤其嚴重,甚至會持續腸胃不適及肚瀉等。父母百思不得其解,起初以為只是腸胃或食物敏感,故訪尋名醫為他做各種身體檢查,卻找不出明顯病因。醫生一致認為,俊俊的身體不適,與焦慮緊張情緒息息相關。


壓力焦慮致不適

在校成績不俗的俊俊,非常着緊自己的成績,凡事均追求完美,成績稍有滑落便會自責及自覺無用,既擔心將來成績,也介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事實上,焦慮很多時源自壓力。受焦慮情緒困擾的孩子本身普遍有多愁善感、「驚青」、追求完美主義等性格特質,往往帶來過多及不合理的自我要求,自製沉重壓力,令自己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的「戒備」狀態中。部分年紀較小及不善表達情感的孩子,會因為焦慮緊張情緒無法恰當處理,久而久之,身體出現同樣緊張焦慮的徵狀。這些身體不適症狀對他們來說,往往是真實存在,儘管沒有任何身體疾病解釋,但當面對的壓力來源消失,這些身體不適也會隨之減退,可見症狀與焦慮情緒有密切關係。在考試或測驗期間,孩子往往因為壓力大增,容易出現更多身體不適,部分孩子更可能因此選擇逃避有關情景,令家長難以察覺到孩子行為上的改變。


培養孩子樂觀積極心態

如果家長不了解受焦慮情緒困擾孩子的行為,很多時會誤解及懷疑他們詐病,甚至因此觸動自己的負面情緒。要幫助這些焦慮緊張的孩子,家長的處理態度尤其重要,過分保護、打罵、威嚇等只會令問題惡化;無意間給予過多的注意及安撫,亦會加強他們的焦慮行為。家長不妨先接納及明白孩子的困難,同時鼓勵他們以較合理的想法取代負面看法,例如教他們建立一套想法:「即使今次考試成績未如理想,也不代表我無用」,培養樂觀積極心態,並且教導他們練習鬆弛及表達情緒方法,幫助孩子逐步走出焦慮困局。


陸詠詩

作者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臨牀心理學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