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金色iPhone 5s 拍出7.8萬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5日 06:35
2013年09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金色iPhone 5s全球缺貨,16GB版本的先達回收價,「企硬」8000元以上,較原價足足貴一半有多。不過高處未算高,美國拍賣網站eBay近日出現一部天價5s,成交價為1.01萬美元,折合約7.8萬港元。蘋果再次使出「飢餓營銷」,營造熱炒氣氛,但有學者批評,此舉令消費者增加心理壓力,要「捱炒價」搶購。


今次5s及5c自上周五起開賣,雖然5c乏人問津,但金色5s已在短時間內缺貨,而在開賣第5日,仍然是熱門炒作機款。eBay上驚現一名買家,以7.8萬元購入一部16GB的金色5s,比原價5588元高出近13倍,但所購入的5s只是一部已解鎖的機款,沒有其他特別之處。


根據競價記錄顯示,該iPhone 5s底價為7.7元,經過49口叫價後,升至1.94萬元,但最後兩口價卻突然抽升至7.8萬元成交(見圖)。這名買家的身分保密,但從其eBay的戶口顯示,買家多數競投電子及相關產品如手機、手機殼、USB儲存器等。雖然這個案屬於極端例子,未能反映整體市場,但金色5s的確有價有市。


先達舖:16GB回收價貴56%

先達手機舖F6B負責人阿然表示,目前16GB金色5s回收價為8700元,而32GB及64GB分別為9500元及11,500元。單計最受歡迎的16GB,先達回收價仍然較原價貴55.7%。翻查過去記錄,去年iPhone 5推出一周內,同樣炒高逾50%,而再之前的iPhone 4,更炒貴84.4%以上(見表)。


學者:手法對消費者不公平

蘋果已非首次賣iPhone,但供應上仍然不足,難以令市場信服,明顯是採用飢餓營銷,去「谷旺」市場。雖然從企業角度來看,這種銷售手法無可厚非,但對消費者來說,卻難稱得上公平。中大市場學教授冼日明便指出,蘋果透過控制供應,增加消費者的心理壓力,「這種擠牙膏式銷售,製造一種需求大於供應的氣氛,故消費者不應被這方法影響」。冼續稱,今次eBay出現的天價,令人聯想起以往有香港地產商,用天價賣出部分單位,去營造熱賣的效果,推高餘下的單位銷情。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工商管理系高級講師魏秉源則指出,金色5s予內地消費者一種尊貴的感覺,而控制供應可造成消費者的心理價格上升,「很難評論這種營銷方法對或錯,因消費者貴買是感性消費,令他們覺得有金色5s,是一種身分的象徵」。


蘋果在周一宣布,上周末創紀錄共售出900萬部5s及5c。不過,美國投行派杰的分析員Gene Munster質疑,蘋果的銷售數據「有水分」。他接受彭博訪問時指出,蘋果用「渠道填充(channel fill)」,即一次過交貨給分銷商去供應大量5c,但實際上賣出的手機,可能只得550萬部。


明報記者 岑梽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