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濼生:辣招招財赤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6日 21:35
2013年09月26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即將表決是否通過撤回樓市辣招。政府一再表示,無意撤招或「減辣」。美聯日前舉行研討會,邀來嶺大及科大經濟學者,以及基金經理陸東、鍾卓成律師,分析辣招如何影響香港樓市和經濟,與會者多認為,辣招無助市民上車及買樓之餘,更可能造成樓市危機,呼籲政府尊重自由經濟,以免累及市民。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主任何濼生教授表示,不少人期望辣招令樓價下跌,可令他們更易「上車」。但他研究香港數十年的數據,發覺樓價每跌1%,香港政府的收入便也會減少約0.8%。因此,如樓市不振,香港政府隨時會出現財赤。受政府幫助的人,福利或須削減,如經濟轉差,更可能連工作也不保,更遑論買樓上車?


何濼生又指出,現時樓市的最大問題是供應不足:「猶如玩音樂椅遊戲,有10個人,卻只有7張櫈,總有3個人沒位坐。如不增加足夠供應,樓價跌了,還是有人沒法上車,除非打算將原有座位的人趕下來,比如因樓價大跌,經濟出現問題,有業主被迫斷供而遭銀主收樓,才會騰出單位,但這樣的政策公義嗎?」


何:經濟能力差市民 被推上車

他又認為,現在辣招可以「不仁不義」來形容。有能力換樓的人換不了樓,有錢投資的人也不能買樓,經濟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的一群人卻推上車,如「白居二」借九成買貴價居屋,一旦樓市回調,勢必出現大量負資產。


何濼生說,政府要做的是努力增加供應,而不去打壓樓市。樓價貴未必一定要買樓,可等樓價平時才入市,可先租樓住,政府則可透過增加居屋和公屋去紓緩住宅需求,「還有,如有市民遇上如要還債等財政困難要賣樓,在辣招下套現所得隨時『被斬一截』,完全不公道,政府可考慮以資產增值稅取代額外印花稅,因賺了錢才要繳稅,是天公地道,而不是蝕錢或因財困賣樓,仍要被罰重稅」。「不能買樓而要暫時租樓住,沒甚大不了。令到數萬地產代理冇飯開,就確是非常淒涼!」他說。


雷:辣招壓供應 未必減樓價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主任雷鼎鳴認為,政府常說的「沒有辣招,樓價會大升」,其實沒有經濟理論的支持。


他指出,辣招固然壓抑了需求,但同時也令二手業主不想賣樓,減少了二手供應,需求和供應同時減少下,樓價升跌難料,更一定令交投萎縮,「政府的目標,應是令市民可住好啲,住大啲,但辣招作用卻是背道而馳」。


雷鼎鳴指辣招令二手業主不想賣樓,因為換樓隨時要付重稅,則換樓變得困難,而業主未能將單位賣出去換樓,也令二手上車盤減少,那市民有何得益?

經濟若崩潰 樓價跌也無用

有人說辣招可以爭取時間。雷不表認同:「現時政府弱勢,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舉步維艱,即就算多了時間,也不見得有新供應,那買時間又有什麼用?」


他進一步指出,現在香港經濟存在隱憂,因美國始終會退市,利率終會回升,而上海自貿區及深圳前海等發展,也必會對香港構成競爭,「如樓價是因供應增加,令到需求得到滿足而回落,那是健康的。


但若是因經濟崩潰而令樓大跌,到時大家反而要擔心份工,就如SARS時樓價跌至谷底,卻不是人人會以低價買樓」。


陸東:政府干預市場 將悲劇收場

Look's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陸東形容,政府干預市場,「就如一個人講大話,只會用更大的大話來掩蓋先前的大話,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以悲劇收場」。


陸東舉例,香港回歸初期,首任特首董建華希望有七成家庭可置業而推出「八萬五」,結果樓價隨亞洲金融風暴大瀉,之後政府為救市而停賣地,結果令到樓價升至現時瘋狂水平,然後又再以辣招遏抑,「這便是以更大的大話來掩蓋先前的大話」。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