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已經說了不知多少年。貧富懸殊本身不是最致命的事,最致命的是「貧者恆貧,富者恆富」的跨代貧窮。想透過教育、透過辛勤勞動來改善自己及後代生活,近年已幾乎成了都市神話。
香港地,永遠都是有資本的人的世界,是錢搵錢的世界。
有物業在手,可以出租物業,或靜待物業升值、樓換樓。近年流行「物業貸款」,只要有樓在手,便可抵押物業換取貸款,以求更豐厚的投資回報。這種資本的優勢,基層家庭完全無法跟上,且隨時日令差距擴大,是跨代貧窮元兇之一。
近日行政會議通過的士起表加價,稍為了解的士業運作、搭的士會跟司機吹吹水的人,都知道每次的士車費增加,車行便會隨即加車租,的士司機們永遠無法享受加價帶來的收入。
在「的士聯合交易所」的網站看看,持有最多市區的士牌照的人,自己一個人便拿着682個牌照,頭10名市區的士車主已擁有近2000個牌照。近年市區的士牌價,則由2010年的300多萬,變成現今的700萬,那位擁有600多個牌照的車主,不計算年內的車租收入,帳面便賺了18億。你問問那些租他牌照的司機們,要在那駕駛座上多久才能賺取18億?或者,要多久才能賺取的士牌費的700萬元?
難聽一點說句,專職炒賣的人除了為香港貢獻了較多的GDP、為香港「金融中心」頭銜背背書之外,實際上對社會有什麼貢獻?的士司機為香港市民提供點到點、快捷、較個人化的交通服務,但那些囤積的士牌的車主又令香港人有多大得益?
我無意否定有人願意冒風險作投資而獲回報,但腳踏實地是否就注定無法出頭?這個社會到底是獎勵什麼樣的行為,不應重新想想嗎?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Roundtable Community副總幹事
香港地,永遠都是有資本的人的世界,是錢搵錢的世界。
有物業在手,可以出租物業,或靜待物業升值、樓換樓。近年流行「物業貸款」,只要有樓在手,便可抵押物業換取貸款,以求更豐厚的投資回報。這種資本的優勢,基層家庭完全無法跟上,且隨時日令差距擴大,是跨代貧窮元兇之一。
近日行政會議通過的士起表加價,稍為了解的士業運作、搭的士會跟司機吹吹水的人,都知道每次的士車費增加,車行便會隨即加車租,的士司機們永遠無法享受加價帶來的收入。
在「的士聯合交易所」的網站看看,持有最多市區的士牌照的人,自己一個人便拿着682個牌照,頭10名市區的士車主已擁有近2000個牌照。近年市區的士牌價,則由2010年的300多萬,變成現今的700萬,那位擁有600多個牌照的車主,不計算年內的車租收入,帳面便賺了18億。你問問那些租他牌照的司機們,要在那駕駛座上多久才能賺取18億?或者,要多久才能賺取的士牌費的700萬元?
難聽一點說句,專職炒賣的人除了為香港貢獻了較多的GDP、為香港「金融中心」頭銜背背書之外,實際上對社會有什麼貢獻?的士司機為香港市民提供點到點、快捷、較個人化的交通服務,但那些囤積的士牌的車主又令香港人有多大得益?
我無意否定有人願意冒風險作投資而獲回報,但腳踏實地是否就注定無法出頭?這個社會到底是獎勵什麼樣的行為,不應重新想想嗎?
作者是民主黨副主席、Roundtable Community副總幹事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