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泉忠:「釋憲」權宜計繞兩院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27日 06:35
2013年09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安倍晉三公然聲言不介意被稱為「右翼軍國主義者」,日本問題專家、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向本報指出,安倍雖然右傾,但以一國政治領袖看這做法也相當罕見,認為這是過於情緒化的反應。他又指出,安倍企圖以「釋憲」代修憲,但這只是權宜之計。


仍需最高法院認可

安倍今次講話的一大焦點,在於他公開為中韓反彈甚大的「集體自衛權」辯護,強調只求和平用途。「集體自衛權」的關鍵,在於改變日本戰後和平憲法第九條有關放棄戰爭的條文。外界以往最為關注安倍政府尋求「修憲」的目標,但隨着7月參議院選舉自民黨(以至加上右翼日本維新會亦)未能一舉攻下修憲所須的2/3議席,安倍轉而尋求「釋憲」。


林泉忠指出,「修憲」要成功須得到國會參眾兩院各2/3贊成票,以及公投過半支持這兩大難關,但如今安倍政府連參議院一關都過不了,只能走上「釋憲」之途繞過。最明顯的例子,是安倍任命支持釋憲的前駐法國大使小松一郎出任內閣法制局長,林泉忠形容這絕對是政治任命。


不過,他相信對以「自行制憲」、廢除美國主導的和平憲法為政治夙願的安倍來說,「釋憲」僅為權宜之計,最終目標仍是修憲,從而將集體自衛權以外的其他「不滿意」地方都改過來。他解釋,「釋憲」雖然能繞得過國會和公投,但繞不過「最高裁判所」(相當於日本最高法院):小松一郎最多只能在內閣法制局推動釋憲主張,並在釋憲細節說明上為政府護航,但到最後政府提出的條文詮釋,仍須最高法院認可。


難逃國內護憲派反彈

事實上,小松的前任山本庸幸被任命為最高裁判所裁判官(最高法院法官)而離開內閣法制局,他臨別秋波時罕有表明不支持以釋憲方式爭取集體自衛權,取態可見一斑。林泉忠坦言,無論安倍選擇「修憲」還是「釋憲」,都難逃國內護憲派的反彈,後者在日本右傾化加速下勢力有所減弱,但仍可為安倍帶來重大阻力。


明報記者 周宏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