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稱,若要將已扣除領取現金福利後的102萬貧窮人口都提升至貧窮線之上,需在該年動用148億元。不過,學者分析,即使政府派錢148億元,都會被業主加租等方式抵銷,未必能助人脫貧。公屋在扶貧的成本效益更高,惟不能快速建屋,即使增建公屋也至少要5年之後才能見效。
助102萬人「脫貧」 1年需148億元
根據《2012年香港貧窮情况報告》 ,扶貧委員會提出的貧窮線,若計入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等現金福利政策,會由131萬人減至102萬人;若進一步計入公屋等非現金政策,貧窮線下的人口更會減至67萬人。
用97.7億建公屋 窮人跌33.8%
本報以2012/13年度數據計算,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等恆常現金福利開支為285億元,效果是令貧窮線人口減少22.4%。至於公屋的建築成本與管理成本,合共約為97.7億元,因可以讓租戶繳交遠低於市值的租金,故可進一步令貧窮線人口下跌33.8%,成本效益明顯比直接現金福利政策為佳。
林鄭月娥說,公屋的效應非常大,一個公屋的供應對貧窮率和貧窮人口的影響,已等同所有的現金福利補助,她希望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會因應公屋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加大公屋的力度。
不過,扶貧委員會委員、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認為,要加建公屋需另覓土地,並不容易,而且即使現在落實加建,也要5至7年後落成。另一委員民協馮檢基則稱,公屋帶來的租金補貼是開支概念,難就此與現金收入及綜援金等補貼直接比較。
何喜華:落實加建 仍需等5年
中大社工學系副教授黃洪認為,政府即使派148億元,也不一定能助人脫貧,因為派出的部分資助額和福利,可能會落在租金或服務費用上,或會無助改善貧窮戶收入。他認為政府應再研究貧窮住戶的生活開支模式,針對地作出協助。何喜華亦稱,採取低收入補貼時,亦要處理僱主削減員工薪酬的可能。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