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醞釀多時的上海自貿區昨日正式掛牌成立,首批入駐自貿區的36家企業亦同日亮相,其中11間金融機構,8間為中資銀行,2間為外資銀行分別為美資花旗及新加坡的星展銀行,餘下一間為交銀金融租賃,日前曾表態對自貿區極有興趣的匯控(0005)及恒生(0011)並未出現名單內;至於其餘25間企業則以上海「本地幫」為主,餘下亦多為內企,換言說,港企暫無緣首嘗自貿區頭啖湯(見表)。
匯豐﹕期待參與試驗項目
昨日公布的首批入駐自貿區的金融機構名單中,外資銀行僅有花旗、星展2間,至於早前對自貿區表露興趣的匯豐、恒生、渣打、東亞則全部缺席。上周五自貿區總體方案公布時,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曾表示,作為中國內地規模最大的外資銀行,匯豐期待參與上海自貿區的試點業務。匯豐發言人昨日稱不評論未入選首批名單是否感失望,指匯豐期待參與自貿區的試驗項目。
贏得首兩個外資銀行名額之一的花旗昨日則表示,感謝銀監會給予花旗批准,該行計劃在銀監會批准的範圍內經營對各類客戶的外匯和人民幣業務。星展則稱,初期將主要服務自貿區內的企業客戶,加強星展中國在上海的業務網絡。
花旗星展成首批外銀進駐
至於得到首批「入場券」的11間金融機構,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浦發及上海銀行8間內銀可於自貿區設分行;而業務基地在上海的交銀,旗下的金融租賃公司也可以於自貿區設子公司,從事金融租賃業務。
其他25家進場的非金融公司中,上海企業佔了10家,包括以上海為基地的盛大、東方明珠、上汽等,但其餘入駐的企業中,則有上海視頻公司百事通與美國微軟合資的百家和,外資方面則有泰國正大集團、法巴等於上海的子公司。
對於首批進入自貿區的36間金融機構和企業來自中外卻無港企,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勛認為,名單上的企業不是本身已在自貿區前身的保稅區有業務,便是上海當地企業,對自貿區自然較敏感,行動也較快,港企或其他省市企業則先觀望,了解多些內容再入駐亦不為晚。他說﹕「據我所知,這一個月來打聽及了解自貿區的企業為數也不少,相信自貿區之後會有更多來自不同地區國家的企業。」
工行區內設3類戶口
於上海有業務的有色金屬經銷商利記(0637)行政總裁陳婉珊早前亦對本報稱,公司有留意自貿區的消息,主要想等具體細則內容推出後才研究,以決定是否進駐。
同時,內媒引述工行人士指出,自貿區內銀行只受理區內企業、區內企業員工及與區內企業有勞務關係者開戶,石建勛不認為這會限制區內銀行發展空間及降低港銀進駐吸引力:「只要是備案的區內企業以及有業務往來的公司或個人均可開戶,不需要有辦公室在自貿區,實際上市場是無限大。」
另一方面,昨日上海自貿區公布的一系列操作細則僅有30多條,非輿論之前所指的55條,似有政策「縮水」之嫌。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覺得不用緊張,因部委代表於發布會公布的內容跟之前外界所預期的無分別,亦不見得有減少,估計餘下細則只是公布時間問題,並非「雷聲大,雨點小」。
明報記者 陳子凌、李萌
匯豐﹕期待參與試驗項目
昨日公布的首批入駐自貿區的金融機構名單中,外資銀行僅有花旗、星展2間,至於早前對自貿區表露興趣的匯豐、恒生、渣打、東亞則全部缺席。上周五自貿區總體方案公布時,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曾表示,作為中國內地規模最大的外資銀行,匯豐期待參與上海自貿區的試點業務。匯豐發言人昨日稱不評論未入選首批名單是否感失望,指匯豐期待參與自貿區的試驗項目。
贏得首兩個外資銀行名額之一的花旗昨日則表示,感謝銀監會給予花旗批准,該行計劃在銀監會批准的範圍內經營對各類客戶的外匯和人民幣業務。星展則稱,初期將主要服務自貿區內的企業客戶,加強星展中國在上海的業務網絡。
花旗星展成首批外銀進駐
至於得到首批「入場券」的11間金融機構,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浦發及上海銀行8間內銀可於自貿區設分行;而業務基地在上海的交銀,旗下的金融租賃公司也可以於自貿區設子公司,從事金融租賃業務。
其他25家進場的非金融公司中,上海企業佔了10家,包括以上海為基地的盛大、東方明珠、上汽等,但其餘入駐的企業中,則有上海視頻公司百事通與美國微軟合資的百家和,外資方面則有泰國正大集團、法巴等於上海的子公司。
對於首批進入自貿區的36間金融機構和企業來自中外卻無港企,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勛認為,名單上的企業不是本身已在自貿區前身的保稅區有業務,便是上海當地企業,對自貿區自然較敏感,行動也較快,港企或其他省市企業則先觀望,了解多些內容再入駐亦不為晚。他說﹕「據我所知,這一個月來打聽及了解自貿區的企業為數也不少,相信自貿區之後會有更多來自不同地區國家的企業。」
工行區內設3類戶口
於上海有業務的有色金屬經銷商利記(0637)行政總裁陳婉珊早前亦對本報稱,公司有留意自貿區的消息,主要想等具體細則內容推出後才研究,以決定是否進駐。
同時,內媒引述工行人士指出,自貿區內銀行只受理區內企業、區內企業員工及與區內企業有勞務關係者開戶,石建勛不認為這會限制區內銀行發展空間及降低港銀進駐吸引力:「只要是備案的區內企業以及有業務往來的公司或個人均可開戶,不需要有辦公室在自貿區,實際上市場是無限大。」
另一方面,昨日上海自貿區公布的一系列操作細則僅有30多條,非輿論之前所指的55條,似有政策「縮水」之嫌。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覺得不用緊張,因部委代表於發布會公布的內容跟之前外界所預期的無分別,亦不見得有減少,估計餘下細則只是公布時間問題,並非「雷聲大,雨點小」。
明報記者 陳子凌、李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