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泉忠﹕安倍「右翼軍國主義」的虛實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30日 06:35
2013年09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安倍經濟學」的效應仍然受到期待、「2020東京奧運」的振奮消息在日本還在發酵之際,勤快的安倍晉三首相又馬不停蹄地再次外遊,上台才9個月,已跑了幾十國,名副其實地成為歷史上外訪頻率最高的首相。


訪美期間,安倍提出新概念「積極的和平主義」,為他正在推動的透過釋憲賦予自衛隊「集體自衛權」及修改日本和平憲法辯護,也為今年增加軍費護航。中國隨即批安倍的「積極的和平主義」是為擴軍找藉口。安倍除加以反駁外,更情緒化地表示「如果大家想稱我為右翼軍國主義者,那就請便!」


記得今年初一位日本外交官就我在文章使用「右翼」(其實是加引號)向我解釋:安倍只是「右傾」而不是「右翼」。現在安倍自己都不介意了,看來日本駐外官員也可以省下不少口舌。


那麽,究竟安倍是否「右翼軍國主義者」?恐怕要先從「右翼」的定義說起。


「左」和「右」是指某個人或組織在政治意識形態的光譜上的位置,如《朝日新聞》被視為偏左,而《產經新聞》則偏右。在日本社會,「右翼」多被理解極端民族主義者,甚者被視為異端,不過較輕的「右傾」則還好。


被視為「右翼」的政治主張包括強調「愛國」、擁護「天皇制」、反共、強化軍力、質疑「東京審判」、反對「自虐史觀」,以及支持首相參拜神社等,而這些主張確實與安倍的政治理念及他高舉的政治目標有相當的重疊。


不過,話說回來,儘管安倍是戰後「右翼指數」最高的首相,不過他個人政治理念想要在任內一一付諸政策而實施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日本畢竟是亞洲國家中民主發展最早也是最成熟的國家,龐大的和平勢力依然存在,這都將繼續成為牽制日本「右傾化」速度的有效力量。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