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聯邦政府會否關門,今天便將揭盅。過去幾年,華府好幾次面臨墮崖或關門危機,每次結局都是狼來了,在最後一刻化險為夷,然而正因如此,華府一些不負責任的政客,似乎已變得「唔見棺材唔流眼淚」。他們也許認為,既然有分析師相信,若聯邦政府只是關閉兩三天,對經濟實質影響有限,現在就「退讓」,豈非壯了對方的膽?
關門引爆民怨 兩黨學乖?
隨着政府關門機會愈來愈高,美國一些輿論開始認為,也許來一次短暫關門未必是壞事,皆因聯邦政府關門所引爆的民怨,可令兩黨學乖一點,不敢拿10月中便屆死線 、對美國和全球經濟威脅更大的債務上限問題來豪賭。然而這種想法未必想得太美好了。
就如《The Atlantic》一篇文章指出,外界完全無法保證,眾議院內的大右派議員,是否真的不敢同時拿政府關門和債限問題,去逼奧巴馬政府在醫療改革上退讓。這些政客不負責任地拿全球經濟當賭注的行徑,到底何時方休?實在天曉得。
屢礙醫改 共和黨輸打贏要
雖然政治爭拗往往都是一隻手掌打不響,但今次問題的核心確實源於共和黨輸打贏要。奧巴馬醫改獲得參眾兩院通過,已是2010年初的事,在這之後,美國已舉行過兩次國會改選和一次總統大選,醫改每次都成為競選議題,但選民最終還是選擇讓奧巴馬連任,也讓民主黨續掌參議院,若按《The Atlantic》的分析,民主黨在去年眾院選舉中,不僅從共和黨手上奪走8席,總得票率實際也比共和黨多約1.4%,只是由於選區劃界等不利因素,才無法在總議席上超過對手。
民主政治的可貴之處,本來是即使今天在野,下次也可爭取在朝,修改前朝法規政策。但共和黨大右派顯然不想等到下次選舉才反撲,決心要找法子逼奧巴馬在醫改上退讓,引用共和黨參議員Rand Paul的說法,就是「不能讓奧巴馬在醫改上百分百如願」,要奧巴馬作出「新妥協」。選舉輸家原來還能這樣惡!
逾半保守派願以關門阻撥款
當然,這些共和黨議員能夠企硬,也只是反映了當前美國社會嚴重兩極化。據CBS新民調,雖然有44%公眾認為一旦政府關門,責任在於共和黨(民主黨為35%,16%同時歸咎兩黨),但在保守共和黨人當中,超過一半支持不惜讓政府關門也要斷奧巴馬醫改撥款。
民主制衡監察與蓄意破壞施政,原本就只是一線之差。就算不論今次危機誰是誰非,單是政府關門將令數十萬聯邦僱員無糧出,但國會成員卻能夠照出糧(國會成員和總統的薪金是從一個特殊基金撥發,不受國會左右),這也實在太不公平了。如此拿別人的生計當兒戲,說得過去嗎?
郭濟士
關門引爆民怨 兩黨學乖?
隨着政府關門機會愈來愈高,美國一些輿論開始認為,也許來一次短暫關門未必是壞事,皆因聯邦政府關門所引爆的民怨,可令兩黨學乖一點,不敢拿10月中便屆死線 、對美國和全球經濟威脅更大的債務上限問題來豪賭。然而這種想法未必想得太美好了。
就如《The Atlantic》一篇文章指出,外界完全無法保證,眾議院內的大右派議員,是否真的不敢同時拿政府關門和債限問題,去逼奧巴馬政府在醫療改革上退讓。這些政客不負責任地拿全球經濟當賭注的行徑,到底何時方休?實在天曉得。
屢礙醫改 共和黨輸打贏要
雖然政治爭拗往往都是一隻手掌打不響,但今次問題的核心確實源於共和黨輸打贏要。奧巴馬醫改獲得參眾兩院通過,已是2010年初的事,在這之後,美國已舉行過兩次國會改選和一次總統大選,醫改每次都成為競選議題,但選民最終還是選擇讓奧巴馬連任,也讓民主黨續掌參議院,若按《The Atlantic》的分析,民主黨在去年眾院選舉中,不僅從共和黨手上奪走8席,總得票率實際也比共和黨多約1.4%,只是由於選區劃界等不利因素,才無法在總議席上超過對手。
民主政治的可貴之處,本來是即使今天在野,下次也可爭取在朝,修改前朝法規政策。但共和黨大右派顯然不想等到下次選舉才反撲,決心要找法子逼奧巴馬在醫改上退讓,引用共和黨參議員Rand Paul的說法,就是「不能讓奧巴馬在醫改上百分百如願」,要奧巴馬作出「新妥協」。選舉輸家原來還能這樣惡!
逾半保守派願以關門阻撥款
當然,這些共和黨議員能夠企硬,也只是反映了當前美國社會嚴重兩極化。據CBS新民調,雖然有44%公眾認為一旦政府關門,責任在於共和黨(民主黨為35%,16%同時歸咎兩黨),但在保守共和黨人當中,超過一半支持不惜讓政府關門也要斷奧巴馬醫改撥款。
民主制衡監察與蓄意破壞施政,原本就只是一線之差。就算不論今次危機誰是誰非,單是政府關門將令數十萬聯邦僱員無糧出,但國會成員卻能夠照出糧(國會成員和總統的薪金是從一個特殊基金撥發,不受國會左右),這也實在太不公平了。如此拿別人的生計當兒戲,說得過去嗎?
郭濟士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