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呂秉權﹕民意心急特首唔急 港大政改商討有感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01日 06:35
2013年10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十一國慶一片紅,先祝祖國母親和讀者朋友們國慶節快樂,身體健康!

最近,內地整風大開民主生活會,各省市、部委領導班子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啟蒙下紛紛大搞互相批評和自我批評,在鏡頭前「有限度互片」,合力上演一場場假到不能再假的揭短亮醜樣板戲。什麼我批你急於求成,你篤我精力不夠,說話拳拳不到肉,抓痕都無力,造假程度被民眾批至反艇,感到父母官們怎麼毫不尊重看戲的人?用錢鋼老師的話,真的不知道習近平怎麼能看得下去?


造假當道,怪不得習大大有言在先,要求黨官們要講真話,搞真正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要大膽、有勇氣,不能心有餘悸,可惜下官們還是不爭氣,假話、官話連篇。


面對那邊假話連連,筆者最近在香港這邊就聽到不少真話,包括在特首政改飯局和周日的港大政改民研商討日的一些聲音,在這裏先和大家分享商討日的見聞,下次另文再談特首政改飯局。


剛過的周日,筆者有幸獲邀以獨立身分,為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主持2017特首普選的第二個商討日。


大會參考香港的人口結構,隨機抽樣邀請了幾百名市民參與,最後有177人出席,大家用5個小時討論哪些是普選特首的重要原則。


席間有男女老少、學生、在職人士、基層市民、中產白領、退休朋友。


「第一次來港大的請舉手。」超過一半的參加者笑着舉手。


「第一次現場做民意研究的請舉手。」這次舉手的人更多。


在小組討論中,不少市民為香港的政改僵局感到焦急,希望特區政府和中央能聽到他們的聲音,早日破局。


「我希望港大能盡快向中央建議方案,並做定幾手準備,如第一個方案被否決,港大能否立即呈上準備好的第二方案甚至第三方案,必要時可以找有實力的商界人士向中央游說。」(港大民研其實並不負責制定政改方案)


「我希望中央明白,大部分香港人都並不激進,大家會理性投票,不會亂來。」


亦有人說:「香港目前太亂,不要因普選問題而令情况進一步惡化,維持現狀才穩陣些。」


不少人看淡2017特首會有真普選。


甲問:「為何中央對港人沒信心?」

乙說:「為何港人對中央沒信心才對。」


丙說:「為何中央對自己沒信心才是。」


有民間智慧的政改建言

17個細小的討論室七嘴八舌,出了不少有民間智慧的政改建言,例如:

「有預選是不能接受的,不能你揀完才到我揀。」


「如果沒有真普選,我希望人人都有份選出提名委員會。」


「按《基本法》做就得,《基本法》是有空間的。」


「我們這次肯定是在鳥籠裏搞普選,大家一定要想辦法將鳥籠做大,養多幾百隻雀。」


「能不能將現有的4個選委界別盡量擴大,令每個香港市民都被納入其中?」(未來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將參考現有選舉委員會的組成)

「幾個界別中,能否加個學生界呢?」

「家選委老闆的一票,能否變成全體員工的一人一票?咁到時咪人人可以提名同選舉特首囉。」


「應請個高人來將《基本法》和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接軌。」


「好想知道中央如何對特首行使罷免權?」(中央對選舉產生的特首應為行使任命權)

「你去問董建華咪知囉!」

即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總監鍾庭耀對今次商討日所得的數據作了初步分析,發現如以10分(滿分)為最重要,177名參加者對支持符合國際標準、不限公民參與的真普選打出的平均分為8.4分。


如以10分為非常贊成,0分為非常反對,出席市民對沿用上屆選委會的模式按不同屆別而產生提名委員會這一做法給出2.3分的平均分。


另外,很多出席者看淡佔中對爭取真普選的成效,四成人認為成功機會細,兩成人認為機會大,三成人認為一半半。


梁振英最應來旁聽

猶記得特首梁振英在9月中的政改飯局還說,政改諮詢不用急,有大把時間,數手指都數得到時間充裕。但席間有建制派即向梁投訴,希望政府盡快展開諮詢,在議題上搶回主動,免得被佔中拖着鼻子走,抱怨挺梁挺得太辛苦。有政府中人亦明言自己谷住,只要特首撳掣,即可開動諮詢。加上民意水溫已清楚顯示,市民真的很心急,希望政府早日醒覺,不要成擔豬油。


今次港大民研市民政改商討,其實最應來旁聽的是梁振英,建議下次大會可放張空櫈給他。


(PS: 在是次商討日的專家答問環節,小弟主持時未能按「普及而平等」的原則,逐一安排專家詳盡回應17條提問,小弟再次向出席市民衷心致歉)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