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去年9月釣魚島爭端終於導致中日關係大幅倒退,迄今未出現實質性緩解的徵兆,兩國要恢復到去年夏天之前的狀態幾無可能。中日如今站在十字路口,或進或退、何去何從,無人能把握。
實際上釣魚島爭端不過是個「引信」,當前中日關係嚴重惡化是一些結構性的因素長期衝擊的結果。最顯而易見的是中日關係還深陷「歷史」之中,歷史問題深刻地影響着雙方的思考和理解。
政治分裂 經濟相依
回顧上個世紀的中日歷史,直到1945年8月二戰結束的50年裏,中日關係的主要內容就是日本持續不斷地侵略和中國反抗日本的侵略戰爭。二戰後,中日因冷戰籠罩而繼續處於敵對。1972年中日關係實現正常化,兩國關係逐步進入20世紀最好的時期,在政治、外交、經貿、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獲巨大的發展。總而言之,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中日關係並不是友好的,消極因素明顯多於積極因素。
中日關係長期不穩定也是因為東亞地區長期存在一個悖論,即地緣政治的分裂與地緣經濟的一體化同時進行。這一方面是地區安全環境中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另一方面是各國經濟發展迅速,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中日已經互為對方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但這未能消除,甚至沒能減少兩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分歧、猜疑。只要東亞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背道而馳的局面沒有根本的改變,中日關係就會繼續動盪。
對「安全模式」存分歧
東亞現在同時存在3種安全模式,即「多極相互制約」、「霸權模式」和「多邊安全模式」。問題是各有關國家更依賴、更信賴以及更願意追求哪一種模式?這方面中日既有基本重疊的利益,也有嚴重的分歧。持續加劇的島嶼爭端將使中日更難選擇有利於共同安全的模式。
中日猜疑美國得利
冷戰後期曾經形成一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與制約的中美日「三邊關係」,現在它正走向衰落,原本相對平穩的「三邊關係」正向美日與中國對立演化,變成類似相互對立的兩個勢力。
中美日三國,美國無疑是最強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而且目前在「三邊關係」中處於最有利的地位,即中美關係和日美關係分別好於中日關係。這固然是因為其實力超群,但也應承認,中日的戰略性競爭與相互不信任等,是美國的均勢戰略得以在東亞落實的重要條件。
中日將繼續在十字路口徘徊,危機四伏是未來的主要特點。雖然中日改善關係的內在動力還存在,但缺少領導人的戰略遠見、共識和勇氣,根本無法引導中日關係擺脫困境。
牛軍
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實際上釣魚島爭端不過是個「引信」,當前中日關係嚴重惡化是一些結構性的因素長期衝擊的結果。最顯而易見的是中日關係還深陷「歷史」之中,歷史問題深刻地影響着雙方的思考和理解。
政治分裂 經濟相依
回顧上個世紀的中日歷史,直到1945年8月二戰結束的50年裏,中日關係的主要內容就是日本持續不斷地侵略和中國反抗日本的侵略戰爭。二戰後,中日因冷戰籠罩而繼續處於敵對。1972年中日關係實現正常化,兩國關係逐步進入20世紀最好的時期,在政治、外交、經貿、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獲巨大的發展。總而言之,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中日關係並不是友好的,消極因素明顯多於積極因素。
中日關係長期不穩定也是因為東亞地區長期存在一個悖論,即地緣政治的分裂與地緣經濟的一體化同時進行。這一方面是地區安全環境中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另一方面是各國經濟發展迅速,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中日已經互為對方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但這未能消除,甚至沒能減少兩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分歧、猜疑。只要東亞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背道而馳的局面沒有根本的改變,中日關係就會繼續動盪。
對「安全模式」存分歧
東亞現在同時存在3種安全模式,即「多極相互制約」、「霸權模式」和「多邊安全模式」。問題是各有關國家更依賴、更信賴以及更願意追求哪一種模式?這方面中日既有基本重疊的利益,也有嚴重的分歧。持續加劇的島嶼爭端將使中日更難選擇有利於共同安全的模式。
中日猜疑美國得利
冷戰後期曾經形成一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與制約的中美日「三邊關係」,現在它正走向衰落,原本相對平穩的「三邊關係」正向美日與中國對立演化,變成類似相互對立的兩個勢力。
中美日三國,美國無疑是最強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而且目前在「三邊關係」中處於最有利的地位,即中美關係和日美關係分別好於中日關係。這固然是因為其實力超群,但也應承認,中日的戰略性競爭與相互不信任等,是美國的均勢戰略得以在東亞落實的重要條件。
中日將繼續在十字路口徘徊,危機四伏是未來的主要特點。雖然中日改善關係的內在動力還存在,但缺少領導人的戰略遠見、共識和勇氣,根本無法引導中日關係擺脫困境。
牛軍
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