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慶前的9月,特別是9月22日濟南法院對薄熙來做出判決前後,各地法院紛紛開庭審理、判決了一批案件,其中既有與原鐵道部長劉志軍案相聯的丁書苗案,也有社會頗為關注的李天一案,更有令人匪夷所思、被稱之為「一案兩兇」的王書金案。
這些案件被審理和判決,給人的感覺是,當局的動作是處理一批長期積累的案件,細心觀察,發現目的不僅於此。官方正以法律為工具,對貪腐、挑戰公權力、嚴重暴力等備受社會關注的案件,進行一次有目的的集中處理,藉此形成壓力和聲勢,我們不妨將其稱之為「新嚴打」。
頻審結大案造聲勢
「嚴打」,是1983年鄧小平發起的「嚴厲打擊刑事犯罪運動」的簡稱,目的旨在抑制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局面。1996年和2001年,江澤民主政期間又有兩次。官方對「嚴打」的定義是,「既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輕型化』,刑罰又要總體重於西方」。「偷一元錢被判死刑」、開國元勳朱德的孫子「耍流氓」被判死刑,都發生在第一次「嚴打」期間。
這次「嚴打」之所以稱之為「新」,是因為增加了反腐的內容。除了薄熙來案,還有重慶原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不雅視頻帶出的受賄案、陝西原安監局長楊達才受賄案。
藉打網謠掌輿論權
當局的另一個動作,是期望藉「新嚴打」,重新掌握對輿論的控制和主導權。圍繞對薛蠻子、王功權等網絡大V的處置,以及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對網絡謠言的司法解釋,都顯示當局有這項意圖。
新華社等官方傳媒最近高調表示,針對「良莠不分,真偽難辨」的互聯網,「主流媒體」要敢於出擊、敢於發聲,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新嚴打」與之前3次的另一個不同,是當局沒有明確宣布此次的做法是「嚴打」,但集中審理和判決已形成相當壓力和聲勢。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汪永清近日承認,司法不公、司法腐敗,造成一批冤假錯案;這也是「新嚴打」面對的正面阻力。
甘肅張家川16歲少年楊輝因言獲罪,遭刑事拘留,網民挖出該縣公安局長白勇強,過去10年曾向其上司行賄的劣迹,最終楊獲釋,白被免職,令當局尷尬。
當局在公布對利用網絡誹謗他人的司法解釋後,又強調轉發500次即構成誹謗,指的是揑造者、發布者,而不是轉發者,顯示解釋方的操之過急,造成定性模糊及社會非議。
時下有香港人使用內地微博或微信,如果使用者在香港發布、被當局認為涉及誹謗的消息,而且被內地人士轉發500次,是否發消息者返回內地時,被當局以此罪名拘留?這類涉及網絡空間全球公域爭論的問題,兩高司法解釋沒有作出說明。
1994年8月,河北石家莊發生一宗強姦殺人案,翌年聶樹斌被以強姦和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2005年多次犯案的王書金被警方抓獲後,供稱自己涉及的多宗姦殺案中,其中一宗在地點、細節上與聶樹斌案非常相似,聶樹斌案是不是冤案受到外界置疑。
王書金處決必掀爭論
雖然當年河北省政法委立即承諾對聶案重啟調查,但事過8年至今沒有結果。9月28日,河北省高級法院二審維持王書金的死刑原判,聶家發出聶樹斌案未找出真相前「刀下留人」的呼籲。如果最高法院覆核核准王的死刑,可能又會引起不久前瀋陽小販夏俊峰被執行死刑後的爭論。
何亦文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這些案件被審理和判決,給人的感覺是,當局的動作是處理一批長期積累的案件,細心觀察,發現目的不僅於此。官方正以法律為工具,對貪腐、挑戰公權力、嚴重暴力等備受社會關注的案件,進行一次有目的的集中處理,藉此形成壓力和聲勢,我們不妨將其稱之為「新嚴打」。
頻審結大案造聲勢
「嚴打」,是1983年鄧小平發起的「嚴厲打擊刑事犯罪運動」的簡稱,目的旨在抑制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局面。1996年和2001年,江澤民主政期間又有兩次。官方對「嚴打」的定義是,「既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輕型化』,刑罰又要總體重於西方」。「偷一元錢被判死刑」、開國元勳朱德的孫子「耍流氓」被判死刑,都發生在第一次「嚴打」期間。
這次「嚴打」之所以稱之為「新」,是因為增加了反腐的內容。除了薄熙來案,還有重慶原北碚區委書記雷政富不雅視頻帶出的受賄案、陝西原安監局長楊達才受賄案。
藉打網謠掌輿論權
當局的另一個動作,是期望藉「新嚴打」,重新掌握對輿論的控制和主導權。圍繞對薛蠻子、王功權等網絡大V的處置,以及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對網絡謠言的司法解釋,都顯示當局有這項意圖。
新華社等官方傳媒最近高調表示,針對「良莠不分,真偽難辨」的互聯網,「主流媒體」要敢於出擊、敢於發聲,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新嚴打」與之前3次的另一個不同,是當局沒有明確宣布此次的做法是「嚴打」,但集中審理和判決已形成相當壓力和聲勢。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汪永清近日承認,司法不公、司法腐敗,造成一批冤假錯案;這也是「新嚴打」面對的正面阻力。
甘肅張家川16歲少年楊輝因言獲罪,遭刑事拘留,網民挖出該縣公安局長白勇強,過去10年曾向其上司行賄的劣迹,最終楊獲釋,白被免職,令當局尷尬。
當局在公布對利用網絡誹謗他人的司法解釋後,又強調轉發500次即構成誹謗,指的是揑造者、發布者,而不是轉發者,顯示解釋方的操之過急,造成定性模糊及社會非議。
時下有香港人使用內地微博或微信,如果使用者在香港發布、被當局認為涉及誹謗的消息,而且被內地人士轉發500次,是否發消息者返回內地時,被當局以此罪名拘留?這類涉及網絡空間全球公域爭論的問題,兩高司法解釋沒有作出說明。
1994年8月,河北石家莊發生一宗強姦殺人案,翌年聶樹斌被以強姦和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2005年多次犯案的王書金被警方抓獲後,供稱自己涉及的多宗姦殺案中,其中一宗在地點、細節上與聶樹斌案非常相似,聶樹斌案是不是冤案受到外界置疑。
王書金處決必掀爭論
雖然當年河北省政法委立即承諾對聶案重啟調查,但事過8年至今沒有結果。9月28日,河北省高級法院二審維持王書金的死刑原判,聶家發出聶樹斌案未找出真相前「刀下留人」的呼籲。如果最高法院覆核核准王的死刑,可能又會引起不久前瀋陽小販夏俊峰被執行死刑後的爭論。
何亦文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