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明年關鍵年 今年底宜審慎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03日 06:35
2013年10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第三季結束,友人已急不及待要跟我「算帳」。恒生指數從3月底的22,229點跌到6月的20,803點,最後在9月底回升至22,859點。恒生國企指數的軌迹亦是由10,896點到9311點,然後又回到10,316點。滬深300則是由2495點下調至2200點,最後亦上升至2409點收。


「第三季的升幅來自於第二季的跌幅」:這個對第三季市場的判斷,總算幸不辱命,亦希望讀者都能在這波行情中有所收穫。


跟友人再討論時,發覺有一觀念大家可能有點誤解。如果自己的投資組合下跌了50%,然後重拾升軌,上升50%。可能大家會想:「還好,沒虧」 。但事實是,1000元下跌了50%,價值是到了500元;再上升50%,只是回到750元,並不是想像中的沒虧。所以,虧損與獲利百分比在數字上,對自身財富的影響並不是對稱的,持盈保泰似乎是看似簡單的道理,但有它的實際意義。


悲觀者恐撤量寬 經濟打回原形

指數回到這個點位,市場信號已經不能像6月底時那樣清晰。縱觀市場意見,大家對後市的分歧比較明顯。當中存在比較大爭議的在於對全球經濟在沒有新政策刺激的情况下,自身如何繼續發展下去。悲觀的一派會相信經濟本身仍然不濟,量寬一去,過往看似理想的經濟活力便會「現形」,使當局不得不再次推出新政來推動經濟。這種想法亦可算是「QE本身是一種一用上就揮之不去的工具」的另一種說法。


前文提及,2014年將會是比較關鍵的一年。因此,在2013末季,採取相對比較挑剔的投資方式,可能是平衡回報和風險的最佳之選。在當中,自己比較看好改革紅利這個主題。


改革紅利主題看好

上海自貿區的成立是最近大家爭相討論的課題,從方案字面看來,金融服務,航運服務,文化服務及社會服務都會是大熱受惠的行業板塊。眾多討論過的觀點,在此不贅。


但自己總覺得,此試驗區的背後用意,並不是在我們現在聚焦所在,當然,自貿區的推出能有利中國在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的商談,是中國經濟體登上更符合國際貿易標準的一條必經路。但政策一石多鳥是近期政府政策的一個特色,因此,在推動貿易自由化的主調中,利用全外資和全民資去衝擊現有體制中的既有機構,從而提升效能,相信亦是這一步棋暗藏的一招。


何國良

安保投資大中華區股票投資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