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華創(0291)早前公布與英資超市連鎖集團Tesco組成合資企業,攜手開拓中國市場。華創昨日公布的交易詳情顯示,去年在中國勁蝕30億元的Tesco將以43.25億元現金換取合營公司20%股權,其中20億元作為特別股息派予華創。華創還有機會在5年內將合營公司分拆上市。有分析指出,Tesco不願徹底放棄中國業務,支付的現金較預期為多,交易對華創來說「有着數」。
Tesco在英國的成功模式未能在其他國家複製,早前退出美國市場時,付出代價約18.8億港元。不過,Tesco對中國還未完全放棄。根據華創昨日公告,由於截至今年2月底止年度Tesco中國錄得除稅後虧損29.9億元,而華創注入合營公司的部分去年錄得純利2.9億元。雙方經磋商後,Tesco須支付合營公司43.25億元現金換取20%股權。華創則收取其中20億元作為特別股息。華創股價昨上升1.4%至25元。
Tesco去年度內地稅後蝕30億
「交易看上去不錯,Tesco支付的現金比預期要多一些。」Ji-Asia分析員吳公樑表示,Tesco上財年在華虧損30億元其中可能包括一次過撇帳,實際上運營虧損應該遠小於30億元。至於交易對華創有多少利好,還需觀察兩者未來在經營上的協同效應。
分析:在華巨虧或涉一次過撇帳
兩者組成的合營公司將包含華創旗下2986間超市以及Tesco在中國的134間大賣場及購物中心。根據投資協議,Tesco有權認購合營公司5%的額外股份,認購時間為合營公司上市或完成交易第5周年之中兩者之較早者。換句話說,華創有機會在5年內將合營公司分拆上市。
華創投資者關係部助理總經理梁偉強表示,還未規劃合營公司獲得23.25億元資金的用途,但指Tesco電子商貿做得很成功,市場若成熟,會考慮進軍電子商貿。至於Tesco中國業務錄得巨虧,梁認為主要是因為Tesco在中國佈局相對分散、規模未成氣候,「在中國規模很重要,合併後規模效應出來,情况會樂觀」。
華創:合併可有規模效應
Tesco昨日亦公布業績,截至8月24日的上半財年,除稅前純利跌23.5%至174.6億港元。期內中國業務續錄得除稅後虧損約10.4億港元,主要是因為銷售及行政成本超出營業額。Tesco在倫敦股價下挫逾3%。
明報記者 李萌
Tesco在英國的成功模式未能在其他國家複製,早前退出美國市場時,付出代價約18.8億港元。不過,Tesco對中國還未完全放棄。根據華創昨日公告,由於截至今年2月底止年度Tesco中國錄得除稅後虧損29.9億元,而華創注入合營公司的部分去年錄得純利2.9億元。雙方經磋商後,Tesco須支付合營公司43.25億元現金換取20%股權。華創則收取其中20億元作為特別股息。華創股價昨上升1.4%至25元。
Tesco去年度內地稅後蝕30億
「交易看上去不錯,Tesco支付的現金比預期要多一些。」Ji-Asia分析員吳公樑表示,Tesco上財年在華虧損30億元其中可能包括一次過撇帳,實際上運營虧損應該遠小於30億元。至於交易對華創有多少利好,還需觀察兩者未來在經營上的協同效應。
分析:在華巨虧或涉一次過撇帳
兩者組成的合營公司將包含華創旗下2986間超市以及Tesco在中國的134間大賣場及購物中心。根據投資協議,Tesco有權認購合營公司5%的額外股份,認購時間為合營公司上市或完成交易第5周年之中兩者之較早者。換句話說,華創有機會在5年內將合營公司分拆上市。
華創投資者關係部助理總經理梁偉強表示,還未規劃合營公司獲得23.25億元資金的用途,但指Tesco電子商貿做得很成功,市場若成熟,會考慮進軍電子商貿。至於Tesco中國業務錄得巨虧,梁認為主要是因為Tesco在中國佈局相對分散、規模未成氣候,「在中國規模很重要,合併後規模效應出來,情况會樂觀」。
華創:合併可有規模效應
Tesco昨日亦公布業績,截至8月24日的上半財年,除稅前純利跌23.5%至174.6億港元。期內中國業務續錄得除稅後虧損約10.4億港元,主要是因為銷售及行政成本超出營業額。Tesco在倫敦股價下挫逾3%。
明報記者 李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