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三年一度的藝發局選舉將於本月6日至7日進行,將選出10名藝術範疇代表,日後將參與該局每年撥款1.2億元予本地各藝術團體的審議。由於今屆放寬選民資格,並讓一名選民最多可投10票予不同文化界別候選人,結果有候選團體發動近千選民登記,以「名單制」提高勝算。有挑戰連任的候選人質疑有關制度,亦有現任委員否認制度出現問題。
藝發局大會由27名委員組成,為局內最高決策層。今屆選舉合資格選民共8512人,較上屆增千多人,每名選民持10票,投選10個藝術範疇委員,包括藝術行政、舞蹈、戲劇、音樂等,結果出現舞蹈界選民可投音樂戲劇界候選人的現象。
有團體組織逾700選民
藝術教育候選人、屬標準舞總會教委會及完美標準舞中心主席黃作燊表示,其屬會汲取上屆落敗經驗,如今捲土重來,內部選出他與另兩人分別出選藝術教育、舞蹈及藝術行政界別,希望為舞蹈界反映練習及表演場地不足等問題。
標準舞總會號召會員登記,在今屆選舉組織了700多名選民,團隊的非舞蹈界別候選者也因此提高了勝算,被其他候選者質疑不公。黃反駁,該700多名選民中大多為職業或業餘導師,強調「清者自清」,不過承認1人持10票的跨界別選舉制度必須改變。
7000選民屬藝團成員
另一組隊參選的盧偉力及吳美筠,因年初藝評獎風波,認為沒有專業藝術評論人士策劃政策有問題,故決定分別出選藝術評論和文學藝術,與藝術行政的鍾小梅、舞蹈的梅卓燕組成「藝術3+1」團隊。盧偉力認為,選民必須強調專業性,惟今屆8,512名選民中,逾7000人屬藝術團體成員,與個人選民的專業資格差異太大,若當選會爭取改革。盧又認為過去多年藝發局承擔太多推廣責任,投放資源應着重文藝研究。
已連任兩屆的戲劇組候選人古天農說,相對過去兩三屆,今屆選舉已擴闊選民基礎,又指自己過去兩屆自動當選,故今屆首度出席公眾論壇談及政綱,認為選舉發展正面。
現任委員:制度無問題
就探討跨界別、一人一票等選舉改革,古認為可待新一屆代表討論再取共識。藝發局現任委員蔡芷筠說,任內她推動放寬選民登記制度,但只是多了數百新登記選民,認為藝發局應加強宣傳,令藝術界加深了解當局工作,又否認是選舉制度問題,而是業界不夠主動登記做選民。
明報記者 余瑋 張煒明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