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公民提名權,似乎與民主普選劃成了等號。從概念上,公民提名確實能保證每位公民平等參與的權利,可以避免篩選的情况出現;然而,此機制亦非完美,實際操作上存在隱憂。筆者認為,爭取公民提名的同時必須討論另一提名機制,否則前者只會淪為雞肋,失去更進一步推進民主的機遇。
雖然公民提名相對簡單易明,卻並非西方民主國家的常見機制,而能夠成功以公民提名方式當選國家元首的例子,更是萬中無一。公民提名之所以罕見,一方面是這些國家存在另一行之有效的機制(如美國的政黨提名、法國的民選代表提名),更因為公民提名存在執行上的困難。
公民提名難成功
接近香港的例子有台灣,台灣採用選舉得票率的政黨提名,以及公民聯署雙軌制。2012年總統選舉,分別有6張名單申請以公民聯署成為候選人,最後卻只有親民黨宋楚瑜名單取得超過27萬個聯署(1.5%)的門檻入閘。成功率之低,是因為收集聯署的過程耗用龐大資源,非一般政黨能夠負擔。親民黨單是在報章刊登要求聯署的廣告費,已經要花費200多萬元,其後亦要傾盡黨內的人手和資源收集聯署,辛辛苦苦才成功入閘。
公民黨早前的調查顯示,有近半的受訪者認為公民提名的門檻應設在8萬至10萬。如果聯署期限訂在兩個月,每日需收集的聯署就要1600個;即使把門檻打個五折,也需每日800多個。相對於台灣,香港泛民政黨無論是財力、地區樁腳、動員力都只是小巫見大巫。台灣尚猶如此,香港又會如何呢?公民提名鬥資源,中共只管泵人力物力給保皇黨,單以公民提名為唯一提名制度,一不慎隨時便宜了建制派。
議會提名的重要性
有些朋友可能認為,公民提名能夠繞過議會提名,讓市民直接參與政治。我們必先認清一點,就是現行的民主體制,政黨政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無論是政策的制訂倡議、制衡特首權力等面向,政黨都發揮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一個被選出的首長不得議會某大黨的支持,則很大機會淪為跛腳鴨政府,無法進行有效管治。內閣政治不能出現,政府不能解民之所需,人們同樣會對普選制度失去信心,反民主之說將會更盛行。反過來看,由於政黨要顧及自身的命脈和下一次選舉的選票,則會制衡其支持的特首,避免極端行為出現。
當然,議會提名亦有機會出現政黨壟斷的局面,但由於立法會採用比例代表制,而若政黨提名的門檻(包括議席或選票提名)訂得較低,小黨及邊緣聲音仍然是有空間生存的。究竟會造成多大程度上的壟斷,那便要看詳細的設定了。
無論是保皇黨、土共、中聯辦都樂此不疲地在公民提名上發表偉論,我怕的是這場中共與泛民間的泥漿摔角,把我們從更重要的議會提名上轉移視線。屆時輸的,將會是爭取民主30年的市民。現階段我們不應排除公民提名,因為它是議會提名失效後的把關者,但我們亦必須放更多精力來設計議會提名的制度。
作者是學聯副秘書長
雖然公民提名相對簡單易明,卻並非西方民主國家的常見機制,而能夠成功以公民提名方式當選國家元首的例子,更是萬中無一。公民提名之所以罕見,一方面是這些國家存在另一行之有效的機制(如美國的政黨提名、法國的民選代表提名),更因為公民提名存在執行上的困難。
公民提名難成功
接近香港的例子有台灣,台灣採用選舉得票率的政黨提名,以及公民聯署雙軌制。2012年總統選舉,分別有6張名單申請以公民聯署成為候選人,最後卻只有親民黨宋楚瑜名單取得超過27萬個聯署(1.5%)的門檻入閘。成功率之低,是因為收集聯署的過程耗用龐大資源,非一般政黨能夠負擔。親民黨單是在報章刊登要求聯署的廣告費,已經要花費200多萬元,其後亦要傾盡黨內的人手和資源收集聯署,辛辛苦苦才成功入閘。
公民黨早前的調查顯示,有近半的受訪者認為公民提名的門檻應設在8萬至10萬。如果聯署期限訂在兩個月,每日需收集的聯署就要1600個;即使把門檻打個五折,也需每日800多個。相對於台灣,香港泛民政黨無論是財力、地區樁腳、動員力都只是小巫見大巫。台灣尚猶如此,香港又會如何呢?公民提名鬥資源,中共只管泵人力物力給保皇黨,單以公民提名為唯一提名制度,一不慎隨時便宜了建制派。
議會提名的重要性
有些朋友可能認為,公民提名能夠繞過議會提名,讓市民直接參與政治。我們必先認清一點,就是現行的民主體制,政黨政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無論是政策的制訂倡議、制衡特首權力等面向,政黨都發揮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一個被選出的首長不得議會某大黨的支持,則很大機會淪為跛腳鴨政府,無法進行有效管治。內閣政治不能出現,政府不能解民之所需,人們同樣會對普選制度失去信心,反民主之說將會更盛行。反過來看,由於政黨要顧及自身的命脈和下一次選舉的選票,則會制衡其支持的特首,避免極端行為出現。
當然,議會提名亦有機會出現政黨壟斷的局面,但由於立法會採用比例代表制,而若政黨提名的門檻(包括議席或選票提名)訂得較低,小黨及邊緣聲音仍然是有空間生存的。究竟會造成多大程度上的壟斷,那便要看詳細的設定了。
無論是保皇黨、土共、中聯辦都樂此不疲地在公民提名上發表偉論,我怕的是這場中共與泛民間的泥漿摔角,把我們從更重要的議會提名上轉移視線。屆時輸的,將會是爭取民主30年的市民。現階段我們不應排除公民提名,因為它是議會提名失效後的把關者,但我們亦必須放更多精力來設計議會提名的制度。
作者是學聯副秘書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