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解構細胞傳輸 3傑奪醫學獎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08日 06:35
2013年10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本年度諾貝爾醫學獎由美國與德國3個研究細胞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的科學家奪得。評審委員會稱讚3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細胞內部最重要的運輸系統如何在準確的時間將其內部物質傳輸至準確位置,對了解免疫缺陷、神經系統病變與糖尿病以至自閉病等均有重要意義。


3名得主目前均在美國的大學任教。羅思曼(James E. Rothman)是耶魯大學教授,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原籍德國的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則任職於史丹福大學。


得獎研究起初被指瘋狂

謝克曼表示,他獲悉得獎後「第一個反應是『天呀!』」他說,自己從事細胞運輸機制研究已37年,「這一基礎研究解釋細胞如何運作,對人們的生命有意想不到的顯著影響」。聚德霍夫同樣對得獎感到驚喜,但不諱言自己一直對此有所期待。他說﹕「每個科學家都夢想獲得諾貝爾獎,我經常對我的孩子說這樣的話。若失去夢想,你將失去生存的理由。」羅思曼則憶述,他在1980年代開始研究細胞內部運輸機制時,身邊所有人都認為那是個瘋狂的想法。


3人分開研究 結合成果解謎

諾獎評選委員會表示,3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細胞如何組織囊泡傳輸系統的奧秘。謝克曼發現了控制細胞傳輸系統的3類基因,從基因層面為了解囊泡運輸的嚴格管理機制提供線索;羅思曼發現一種蛋白質複合物,可令囊泡與目標細胞膜融合;聚德霍夫則發現並解釋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確地釋放內部物質。


囊泡運輸系統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細胞內多數分子與物質不能直接穿過細胞膜,而是依賴圍繞在細胞膜周圍的囊泡傳遞。若人體是一個工廠,囊泡就是貨車,必須按時把各種生產過程中必要部件運到指定車間,否則將導致身體運作不良,引發疾病。


囊泡通過與目標細胞膜融合,在神經細胞指令下可精確控制荷爾蒙、生物酶、神經遞質等分子傳遞的恰當時間與位置。例如,對控制血糖具有重要作用的胰島素,正是由囊泡精確傳遞並釋放在血液中。評選委員會形容﹕「倘若沒有這種奇妙精密的組織,細胞便會陷入混亂」。


「倘沒此機制 細胞陷入混亂」

醫學獎是諾獎首個頒發獎項,三名得主將瓜分800萬克朗(962萬港元)獎金。諾貝爾醫學獎自1901年起頒發,至今共有204人得獎,當中只有38人是單獨獲獎,歷來只有10名女性贏家。歷屆得主獲獎時平均年齡為57歲,最年輕的是發現胰島素的加拿大醫生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他在1923年獲獎時只有32歲。最年長的則是1966年得主勞斯(Peyton Rous),他發現某些病毒在某些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獲諾獎時已87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