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育兒百科﹕發燒後出紅疹 或玫瑰疹作怪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09日 06:35
2013年10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兒子15個月大,自出生後身體托賴不錯,很少有發燒病痛,但之前他試過發了兩三天高燒,其餘吃喝、生活則一切正常,當然醫生有給他吃退燒藥,但退燒後,皮膚卻起了一些小紅疹,朋友說是玫瑰疹,請問這是什麼?若不理會它,會有後遺症嗎?

以上情况有幾個可能性。最常見的是玫瑰疹,主要是由於病童感染人類疱疹病毒六型或七型引起,中醫則稱為幼兒疱疹,病徵是發高燒約3天,退燒後即出疹,約3天後會自動痊癒,如醫生確診為玫瑰疹,是沒有後遺症的。此外,亦有可能是藥疹,即服藥後出疹;一些過濾性病毒亦可引致出疹;部分小朋友發燒後,因皮膚或食物敏感亦會生疹,不過,當中以玫瑰疹的可能性最大。


無後遺症 可交叉感染

玫瑰疹是一種可傳染的病毒,香港環境擠迫,小朋友容易交叉感染,所以玫瑰疹甚為普遍。玫瑰疹是「三日燒三日疹」,耳後會先出小紅疹,之後會出現於頭及身體,手腳則較少出紅疹。出玫瑰疹時,因發高燒,病者可能會全身抽筋(即高熱痙攣)、排出稀爛的糞便及容易發脾氣,這都是常見的情况。


發燒期間,家長除給小朋友食退燒藥外,最重要是給他足夠的水分,不要吃敏感刺激的食物如蝦、蟹、薯片、薯條等,亦切忌操勞及過多運動。吃過退燒藥,病情穩定後,可用暖水抹身。


然而,當出現以上情况時,家長最重要的是要找醫生確定是否玫瑰疹,如判斷錯誤,有可能導致其他嚴重後果。尤其小朋友發高燒至40℃或以上,應盡早看醫生,如不幸有嘔吐、脫水、氣促、抽筋甚至昏迷的情况,要馬上前往急症室。若孩子發燒在40℃以下,亦要食退燒藥,退燒後精神狀况穩定的話,則可繼續觀察。


小心併發症風險

其實,發高燒求醫,關鍵不止是要退燒,而是要檢查為什麼會發燒、其可能潛在的危機及會否引起併發症如中耳炎等,假如吃過退燒藥後情况反覆,則應再求診。總括而言,家長應注意及觀察的是﹕1、是否真的出玫瑰疹;2、有否出現併發症如中耳炎;3、應如何預防,這可透過詢問醫生該如何觀察及治療,以及何時覆診得知,家長切忌掉以輕心。


文﹕Happy Pa Ma

資料提供﹕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趙長成醫生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