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流通性較差 宜揸5年以上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0日 06:35
2013年10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政府為遏抑樓價,推出一系列辣招遏市,雖說日本物業可以避過香港辣稅,但事實上日本相比香港而言,是一個較為封閉的經濟體系,政府政策朝令夕改,而量寬環境亦會直接影響樓價,「政策市」的風險不容輕視。王美嫻認為,投資海外物業都會有類似的風險,而即使日圓在買家入市後持續下跌,相信買家若打算「長揸」,問題應該不太大。


香港投資者習慣把物業短炒,但王美嫻表示,日本的樓市不像香港般流動性那麼高,一般都是以「長揸」為主,「在香港買樓,市好時有可能一星期賺十萬八萬,甚至更多,但日本則是另一種市場,由用家主導,外資只佔約10%至20%。我們會建議投資者持貨5年或以上,但不一定要等到奧運才賣。但具體上何時才最適合沽貨,要看外圍市况和投資者的資產組合」。


語言不通 窒礙海外買家

其實,投資日本房地產市場其實並非新興事物,但由於言語不通,窒礙本港買家到當地投資。王美嫻表示,以往不是香港人不想到日本買樓,往往是因為不懂日文所以很難買,「日本的物業市場不像香港般開放,很多地產經紀的英語水平亦較低,由售樓書到簽約文件,很多時候都是清一色日文,而主要因為資訊流通性問題,現時很多接觸我們的買家都是一些與日本有關係的人,例如在東京有設立公司和喜愛日本文化經常到當地旅遊的人。」


5年內賣樓 稅率高達四成

另外,投資者要留意日本的稅項,資料顯示,在日本買樓要付不同的稅項,包括5%的「銷售稅」和「不動產取得稅」等,而日本政府亦有類似租金管制的法例,例如租約期內業主不得隨意加租。


當出售物業時,則要付「所得稅」,物業在5年內出售,稅率可以高達約40%,有意投資日本物業的買家要留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