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有一種觀點認為,政改討論單是特首普選辦法的紛爭已教人頭痛,實在沒有必要另開戰場,同時要求改變2016年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構成。這種反對的觀點有點令人莫名奇妙,因為一直以來普選的爭議,都是討論如何最終令行政長官和立法會以全面普選的辦法產生,雙普選由始至終都是同步探討的議題,兩者相互緊扣、互相影響。同時,在政制發展過程中,中央也一直強調循序漸進的原則,反對以「一步到位」的方式來達至終極雙普選的目標。就是說,假如我們大膽假設北京真的有誠意恪守港人民主治港的承諾,在她的構思中,最理想的做法是每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都能作出一些更符合民主原則的改動,以求按部就班逐步達至終極普選目標。所以,既然2020年已被訂為最早可以實現立法會全面普選的日子,到2016年議會的產生辦法和構成又如何可以毫無寸進、原封不動呢?這些口口聲聲自誇接近權力緊跟中央的建制派,信口開河隨便拿個藉口來拒絕改革不是新鮮事物,但也請先仔細看看老闆的口徑和論調,不要錯手摑了主子一巴掌,自找麻煩。
功能組別已完成歷史任務
2016年立法會如何改變,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觀點。真普聯學者顧問團日前便提出了方案,總的原則是立法會最終產生辦法,是由單議席單票及比例代表制兩種選舉辦法普選產生,而功能組別則全面退場,而2016年的選舉安排,將會全面配合這個方面。當中一個至為重要的改動是,傳統功能組別議席的數目必須在本屆立法會中開始減低。按真普聯的建議,傳統功能組別的議席數目便由30席減為20席。2012年的做法,是引入超級區議員由區議員提名、參選,但由全民普選的議席,「偷換概念」地把它說成是功能組別議席,以減低傳統功能組別在議會中的比例。但2016年是議會全面普選前的最後一屆議會,單靠減低比例已不足以配合民主進程。我們必須要向既得利益發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就是功能組別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並經已進入了倒數期,工商專業利益要保持在議會中的發言權,便只能開始起步準備參與直選遊戲,刻不容緩。所以,實實在在地減少功能組別議席的數目,是絕對不可退讓的目標。
當然,必然有聲音想方設法去保住功能組別,但這些建議大部分在政治上都站不住腳。
保留提名權參選權
徹頭徹尾的餿主意
當中一個最為建制派熱中的提議是只保留現有功能組別業內人士的提名權和參選權,之後候選人再交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投票決定誰人當選。這種做法看似是一大進步,大大擴大了公民的參與程度,也有人因此辯稱這也可算是一種普選辦法。提名權和參選權只由特定身分人士掌握,而這些身分又未經任何形式的公民授權,這種高度的排他性又如何合乎政治平等原則,又如何稱得上是普選?這是政治學的基本常識。又或者,姑且放下這些民主原則的討論,單從現實政治來看,這也是一種徹頭徹尾的餿主意。保留功能組別,最終目的就是要保護特定利益,為他們保住政治上的發言權,在議會上有人能事事從他們的利益角度發聲,使他們安心。問題是,在上述的提議選舉辦法下,這些「代言人」即使本身來自這個界別,但要面對全港選民、要靠界別外的選票支持才能當選保住席位,他有可能只顧業界利益,他敢逆社會上主流聲音的意見嗎?換言之,當你開放了選民資格,決定由界別外的選民去投票產生你的代表時,政治生態便會馬上改變,而你的業界「代表」的行為也會出現根本變化,他的言行表述,也勢必如由直選產生的議員一樣,而不可能再不顧一切地去捍衛業界的小眾利益。
工商專業界必須看清事實
對政府而言,傳統功能組別也保證了在議會中會有一班同聲同氣理念較為接近的工商專業界盟友,使自己能在立法過程中有一定的「基本盤」,有較為可靠票源去爭取通過各種建議。但假如正如前述,在「改良」的功能組別選舉辦法下,這些「業界代表」大有可能會變得愈來愈接近反對派的行事模式,政府也不可能對他們的支持看成理所當然,過分期望。更甚的是,市民大眾始終不會視這種功能組別「升級版」為真正普選辦法,中央政府也因此會負上背信棄義的指摘,而泛民政黨公民社會也不會輕易罷休。換言之,這種「改良」方案,不但未能維持原本功能組別的保駕護航、照顧特權的效果,反而因留住這條尾巴而自招麻煩激發民怨,根本未有回應公眾對普選的渴求,怎樣看來都只是一個各方不討好自作聰明的笨主意。至於兩院制的提法,建議把立法會一分為二,下議院為直選產生,上議院為傳統功能組別,完全是赤裸裸地延續特權的做法,也難以說得通是符合《基本法》中立法會「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68條),也沒有什麼討論價值。
工商專業界必須看清一個事實,在特區邁向全面民主普選的必然過程中,已沒有辦法去繼續以功能組別的方式去保留自己的特權,全面支持甚至籌組政黨、選擇有利地區基礎較弱的候選人的選舉辦法(如多選區單議席單票、比例代表制)、甚或積極裝備自己去準備參與直選,是工商專業界眼前的唯一出路。
作者是新力量網絡研究總監、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助理系主任
新力量網絡網址﹕http://www.facebook.com/synergynet.hk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功能組別已完成歷史任務
2016年立法會如何改變,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觀點。真普聯學者顧問團日前便提出了方案,總的原則是立法會最終產生辦法,是由單議席單票及比例代表制兩種選舉辦法普選產生,而功能組別則全面退場,而2016年的選舉安排,將會全面配合這個方面。當中一個至為重要的改動是,傳統功能組別議席的數目必須在本屆立法會中開始減低。按真普聯的建議,傳統功能組別的議席數目便由30席減為20席。2012年的做法,是引入超級區議員由區議員提名、參選,但由全民普選的議席,「偷換概念」地把它說成是功能組別議席,以減低傳統功能組別在議會中的比例。但2016年是議會全面普選前的最後一屆議會,單靠減低比例已不足以配合民主進程。我們必須要向既得利益發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就是功能組別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並經已進入了倒數期,工商專業利益要保持在議會中的發言權,便只能開始起步準備參與直選遊戲,刻不容緩。所以,實實在在地減少功能組別議席的數目,是絕對不可退讓的目標。
當然,必然有聲音想方設法去保住功能組別,但這些建議大部分在政治上都站不住腳。
保留提名權參選權
徹頭徹尾的餿主意
當中一個最為建制派熱中的提議是只保留現有功能組別業內人士的提名權和參選權,之後候選人再交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投票決定誰人當選。這種做法看似是一大進步,大大擴大了公民的參與程度,也有人因此辯稱這也可算是一種普選辦法。提名權和參選權只由特定身分人士掌握,而這些身分又未經任何形式的公民授權,這種高度的排他性又如何合乎政治平等原則,又如何稱得上是普選?這是政治學的基本常識。又或者,姑且放下這些民主原則的討論,單從現實政治來看,這也是一種徹頭徹尾的餿主意。保留功能組別,最終目的就是要保護特定利益,為他們保住政治上的發言權,在議會上有人能事事從他們的利益角度發聲,使他們安心。問題是,在上述的提議選舉辦法下,這些「代言人」即使本身來自這個界別,但要面對全港選民、要靠界別外的選票支持才能當選保住席位,他有可能只顧業界利益,他敢逆社會上主流聲音的意見嗎?換言之,當你開放了選民資格,決定由界別外的選民去投票產生你的代表時,政治生態便會馬上改變,而你的業界「代表」的行為也會出現根本變化,他的言行表述,也勢必如由直選產生的議員一樣,而不可能再不顧一切地去捍衛業界的小眾利益。
工商專業界必須看清事實
對政府而言,傳統功能組別也保證了在議會中會有一班同聲同氣理念較為接近的工商專業界盟友,使自己能在立法過程中有一定的「基本盤」,有較為可靠票源去爭取通過各種建議。但假如正如前述,在「改良」的功能組別選舉辦法下,這些「業界代表」大有可能會變得愈來愈接近反對派的行事模式,政府也不可能對他們的支持看成理所當然,過分期望。更甚的是,市民大眾始終不會視這種功能組別「升級版」為真正普選辦法,中央政府也因此會負上背信棄義的指摘,而泛民政黨公民社會也不會輕易罷休。換言之,這種「改良」方案,不但未能維持原本功能組別的保駕護航、照顧特權的效果,反而因留住這條尾巴而自招麻煩激發民怨,根本未有回應公眾對普選的渴求,怎樣看來都只是一個各方不討好自作聰明的笨主意。至於兩院制的提法,建議把立法會一分為二,下議院為直選產生,上議院為傳統功能組別,完全是赤裸裸地延續特權的做法,也難以說得通是符合《基本法》中立法會「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68條),也沒有什麼討論價值。
工商專業界必須看清一個事實,在特區邁向全面民主普選的必然過程中,已沒有辦法去繼續以功能組別的方式去保留自己的特權,全面支持甚至籌組政黨、選擇有利地區基礎較弱的候選人的選舉辦法(如多選區單議席單票、比例代表制)、甚或積極裝備自己去準備參與直選,是工商專業界眼前的唯一出路。
作者是新力量網絡研究總監、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助理系主任
新力量網絡網址﹕http://www.facebook.com/synergynet.hk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