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對於監管核數師是否應由獨立機構負責,財務匯報局及會計師公會經過多年爭論,現時進入最後階段。財匯局昨日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指香港需要由一個獨立於業界的機構去監管核數師,並表示政府擬在明年展開公眾諮詢。財匯局主席潘祖明坦言,若香港要與國際接軌,必須把6項主要監察職能從業界移交至獨立機構。
現時本港管理會計行業的註冊、審查、調查、處分、準則制訂及持續教育六項職能,財匯局僅握有調查權,其餘由會計師公會負責。
財匯局:與政府取得共識
隨着近年愈來愈多上市公司造假帳的個案(見附表2),市場對核數師的要求增加,亦因此在2006年衍生出財匯局。財匯局近日委託德勤制訂的調查報告指出,香港若以現時制度,並不合乎歐洲委員會及獨立審計監管機構國際論壇會員的資格。
會計師公會日前表示,希望註冊、準則制訂及持續教育三項職能,可繼續由公會負責並以法例授權及以獨立監管機構規管的方式進行。
但潘祖明昨日明確指出,香港若要與國際接軌,唯一方法就是把全部職能交予獨立監管機構負責。他又指出,政府將在明年展開公眾諮詢,財匯局已在改革方向與政府取得共識。
會計師公會:調查與處分權應分開管理
會計師公會主席趙麗娟表示,原則上公會同意全部交由獨立機構負責,並非外界所指「霸着權力不放」。但她強調,將來財匯局若取得全部職能,處分權應交予獨立委員會負責,以免由同一人負責調查及處分。
對於外界關注,財匯局日後的開支將因此大增,潘祖明坦言預算肯定比現時高,至於從證監會的交易徵費撥取一部分予財匯局,是其中一個想法,但最終要由政府決定。
現時財匯局一年預算為2000萬港元,但參考英國財匯局的例子,一年為2500萬英磅。
明報記者 廖毅然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