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研發黏合劑珠核 製大珍珠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1日 21:35
2013年10月11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珍珠的形成,是由於蚌類動物未能排除異物,它的細胞膜就會分泌出珍珠質液,將外來異物一層層地包裹起來,一般1至3年後就形成珍珠。


中國是珍珠古國,有關天然珍珠的記載,早至公元前2200年,中國人已經在淮河採珠。中國亦是最早在蚌類動物中植入異物(珠核)以製造出養殖珍珠的國家。早在宋朝龐元英所著的《文昌雜錄》(成書於1082至1085年),已記載當時的禮部侍郎謝景溫發現了這種養殖珍珠方法。


日本建現代養珠業雛形

不過,真正建立起現代養殖珍珠業的雛形,以及發展出完整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包括植入的材料、位置和方法等,是由日本人御木本幸吉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開始。由那時起,珠核都是普遍使用淡水貝殼打磨製成。這是因為,淡水貝殼的分子結構和珍珠最相近。


至於福井製核所這間香港公司,成立於1990年,主要業務是製造珠核,該公司在惠東亦有自己的養珠場,在香港有幾間門市銷售珍珠及其他工藝品。


除了內置RFID標籤的珠核之外,該公司還研發出一種使用黏合劑來製造珠核的技術。其好處是,可以毋須使用厚的貝殼,也能夠製造出較大粒的珠核。因為現時是以較大粒的珍珠價格較佳,較受市場歡迎,所以養珠場也不得不使用較大粒的珠核。


王俊傑表示,該公司早在12年前已開始研發這套技術,直至今年6月才向外發表。經過長期試驗,相信那種黏合劑相當安全,不會影響蚌的健康。而且,那種黏合劑也只在珠核內部,不會殘留在其表面。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