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雖然答允與特首梁振英談人質事件,但是菲方從會晤形式到後續信息發布處理,都在搞小動作,看不到有妥善解決事件的意願和誠意。菲律賓總統在人質事件令特首與港人難堪,或許與看不起香港這個特區有關,既然特區外交事務由中央負責,國家應該加大力度介入此事,務必迫使菲律賓還香港一個公道。另外,事態發展,港府應有與菲律賓鬧翻的準備,研議和制訂針對菲方的政策措施,在國家領導和配合下,對菲律賓開展一場針鋒相對、寸步不讓外交鬥爭,不取回公道,誓不罷休。
菲國滑頭斷章取義
港府早應嚴詞駁斥
菲律賓在此事上搞小動作,固然與他們的主觀盤算有關,但是梁振英與他的團隊是否有足夠外交實務經驗,也值得探討。「外交無小事」有很多內涵,其中包括座次安排以至信息發布等,形式上都要對等;以此檢視梁振英與阿基諾三世的會晤,港府團隊明顯被矮化。雖然梁振英聲稱把握機會與阿基諾三世會晤,達至3年來僅見的成果(菲港高層官員後續商討此事),但是港方不理會位階被矮化,顯得底氣不足,不排除「鼓勵」了菲方其後的步步進逼。
會晤之後,菲方持續發放信息,包括阿基諾三世向菲律賓傳媒透露會晤內容,傳媒播映菲方拍攝的會晤片段等;而在總理李克強在文萊對阿基諾三世表達「期望菲方高度重視並嚴肅對待人質事件,盡快以合情合理方式解決」之後,菲律賓報章《Manila Standard Today》引述總統發言人報道,由於梁振英與阿基諾三世會晤時,已經同意放下(put behind)這件事,因此中國要求菲方就人質事件與香港修補關係是「太遲」(too late),云云。
昨日,梁振英先後就「放下」說法發表兩個聲明,指「菲律賓傳媒有關報道斷章取義」,他與人質事件死者家屬和傷者會面後,重申「雙方必須商討並採取適當的行動,才能夠讓香港和菲律賓放下馬尼拉人質事件,重新向前發展雙方關係」。按常理來說,菲國傳媒的有關報道難入信。人質事件未解決,梁振英在印尼峇里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時,也匯報了人質事件,習近平即場責成有關部門跟進,在這般情况下,梁振英與阿基諾三世會晤時,會在事態全無進展下就同意「放下」?顯然不合常理。
菲國報章引述了總統發言人Edwin Lacierda的說話,若報道有問題,這位發言人應該出面澄清,否則菲方應該公開會晤紀錄,證明所言屬實。因為梁振英若在沒有任何先決情况下同意放下人質事件,則是他出賣香港利益,而梁振英與阿基諾三世達成「放下共識」之後,中央不知道,則其後李克強對阿基諾三世的要求,豈非成為笑話?所以,此事對梁振英和國家都兹事體大,港方應該要求菲方拿出確切證明,否則就要總統發言人撤回這番話。
菲方在這次事件,當阿基諾三世答允與梁振英會晤後,處處採取主動,當作一場外交戰來處理,相對而言,梁振英和港府就顯得十分被動。會晤之後,阿基諾三世向菲國傳媒的簡報會,就提到這次會晤,重申不道歉強硬立場之餘,還轉述了梁振英的說話,意圖搶奪話語權,其後菲國報章的跟進報道,都是官員放料,對菲方盡多有利之處。
反觀梁振英,對會晤保密工夫十足,待菲國傳媒報道出街之後,香港傳媒才知道有此會晤,其後梁振英在峇里向香港記者講述有關情况,但是語焉不詳;昨日,菲國報章指他同意「放下」,梁振英在首個聲明仍然迴避這一點,其後在第二個聲明,才說出有「放下」論,他的說法,看不到有何保密必要。梁振英被質疑是否出賣香港利益,交代仍然吞吞吐吐,或許反映他一貫對傳媒的戒懼取態。在外交戰線,傳媒肯定是整體戰力的一部分,梁振英對傳媒的「成見」,今次得到教訓,香港則付出了代價。
梁振英說出席過不少外交場合,但是不等於他知道一個小小姿態在外交層面的深層作用。香港人缺乏外交歷練,並非什麼醜事,因為無此需要,回歸之後,外交由中央政府負責,現在遇到菲國的滑頭伎倆,單由港方糾纏下去,可能較吃虧,接下來與菲國的周旋,港府應該在國家領導下與菲方商討,以免再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習近平與李克強已經就人質事件先後介入和開腔,事態性質上升至攸關國體,不宜再由業餘隊伍出戰,必須加入專業外交實務知識和技巧,爭取打勝仗。
對菲討公道已質變
港人應有翻臉準備
香港社會對於人質事件,本來較少人認為須以強硬立場應對,但是菲國在今次兩地首長會晤的表現,着實有點欺人太甚,不少人顯得義憤填膺,氛圍在轉變。這樣的話,香港就要有與菲律賓翻臉的可能性。香港要打好這一仗,港人應顯示團結,例如拒絕到菲國旅遊,開始減少聘請菲傭,轉而聘請印傭、孟加拉女傭,甚至有政黨探討引入的緬甸女傭等,向菲律賓施加壓力。至於港府,應該研議對菲律賓採取制裁措施,制訂預案,配合商討進展適時運用,以爭取對港有利的結果。總之,人質事件已經質變,若只有和稀泥結果,不但死者家屬和傷者,相信不少市民也不會接受。所以,如何借助國家之力,打好這一場外交戰,已經成為梁振英政府的重要工作。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菲國滑頭斷章取義
港府早應嚴詞駁斥
菲律賓在此事上搞小動作,固然與他們的主觀盤算有關,但是梁振英與他的團隊是否有足夠外交實務經驗,也值得探討。「外交無小事」有很多內涵,其中包括座次安排以至信息發布等,形式上都要對等;以此檢視梁振英與阿基諾三世的會晤,港府團隊明顯被矮化。雖然梁振英聲稱把握機會與阿基諾三世會晤,達至3年來僅見的成果(菲港高層官員後續商討此事),但是港方不理會位階被矮化,顯得底氣不足,不排除「鼓勵」了菲方其後的步步進逼。
會晤之後,菲方持續發放信息,包括阿基諾三世向菲律賓傳媒透露會晤內容,傳媒播映菲方拍攝的會晤片段等;而在總理李克強在文萊對阿基諾三世表達「期望菲方高度重視並嚴肅對待人質事件,盡快以合情合理方式解決」之後,菲律賓報章《Manila Standard Today》引述總統發言人報道,由於梁振英與阿基諾三世會晤時,已經同意放下(put behind)這件事,因此中國要求菲方就人質事件與香港修補關係是「太遲」(too late),云云。
昨日,梁振英先後就「放下」說法發表兩個聲明,指「菲律賓傳媒有關報道斷章取義」,他與人質事件死者家屬和傷者會面後,重申「雙方必須商討並採取適當的行動,才能夠讓香港和菲律賓放下馬尼拉人質事件,重新向前發展雙方關係」。按常理來說,菲國傳媒的有關報道難入信。人質事件未解決,梁振英在印尼峇里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時,也匯報了人質事件,習近平即場責成有關部門跟進,在這般情况下,梁振英與阿基諾三世會晤時,會在事態全無進展下就同意「放下」?顯然不合常理。
菲國報章引述了總統發言人Edwin Lacierda的說話,若報道有問題,這位發言人應該出面澄清,否則菲方應該公開會晤紀錄,證明所言屬實。因為梁振英若在沒有任何先決情况下同意放下人質事件,則是他出賣香港利益,而梁振英與阿基諾三世達成「放下共識」之後,中央不知道,則其後李克強對阿基諾三世的要求,豈非成為笑話?所以,此事對梁振英和國家都兹事體大,港方應該要求菲方拿出確切證明,否則就要總統發言人撤回這番話。
菲方在這次事件,當阿基諾三世答允與梁振英會晤後,處處採取主動,當作一場外交戰來處理,相對而言,梁振英和港府就顯得十分被動。會晤之後,阿基諾三世向菲國傳媒的簡報會,就提到這次會晤,重申不道歉強硬立場之餘,還轉述了梁振英的說話,意圖搶奪話語權,其後菲國報章的跟進報道,都是官員放料,對菲方盡多有利之處。
反觀梁振英,對會晤保密工夫十足,待菲國傳媒報道出街之後,香港傳媒才知道有此會晤,其後梁振英在峇里向香港記者講述有關情况,但是語焉不詳;昨日,菲國報章指他同意「放下」,梁振英在首個聲明仍然迴避這一點,其後在第二個聲明,才說出有「放下」論,他的說法,看不到有何保密必要。梁振英被質疑是否出賣香港利益,交代仍然吞吞吐吐,或許反映他一貫對傳媒的戒懼取態。在外交戰線,傳媒肯定是整體戰力的一部分,梁振英對傳媒的「成見」,今次得到教訓,香港則付出了代價。
梁振英說出席過不少外交場合,但是不等於他知道一個小小姿態在外交層面的深層作用。香港人缺乏外交歷練,並非什麼醜事,因為無此需要,回歸之後,外交由中央政府負責,現在遇到菲國的滑頭伎倆,單由港方糾纏下去,可能較吃虧,接下來與菲國的周旋,港府應該在國家領導下與菲方商討,以免再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習近平與李克強已經就人質事件先後介入和開腔,事態性質上升至攸關國體,不宜再由業餘隊伍出戰,必須加入專業外交實務知識和技巧,爭取打勝仗。
對菲討公道已質變
港人應有翻臉準備
香港社會對於人質事件,本來較少人認為須以強硬立場應對,但是菲國在今次兩地首長會晤的表現,着實有點欺人太甚,不少人顯得義憤填膺,氛圍在轉變。這樣的話,香港就要有與菲律賓翻臉的可能性。香港要打好這一仗,港人應顯示團結,例如拒絕到菲國旅遊,開始減少聘請菲傭,轉而聘請印傭、孟加拉女傭,甚至有政黨探討引入的緬甸女傭等,向菲律賓施加壓力。至於港府,應該研議對菲律賓採取制裁措施,制訂預案,配合商討進展適時運用,以爭取對港有利的結果。總之,人質事件已經質變,若只有和稀泥結果,不但死者家屬和傷者,相信不少市民也不會接受。所以,如何借助國家之力,打好這一場外交戰,已經成為梁振英政府的重要工作。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