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蔡秉鴻在親友眼中是乖孩子,來港爭居港權期間卻慘遭橫禍,蔡氏夫婦至今仍無法釋懷,秉鴻的姊姊更返回內地,希望遠離傷心地。訪問期間,每當蔡氏夫婦談及有冤無路訴、追憶兒子生活細節,均眼泛淚光,跟記者談着談着,猶如一次過盡訴12年來的冤鬱。
分隔兩地 子曾訴「如無媽媽」
蔡秉鴻自小於內地成長,由祖母養大,與居港父母及哥哥姊姊分隔兩地,1999年持雙程證來港,其後持「行街紙」留港爭居權。蔡母憶述:「以往秉鴻曾投訴自己有媽媽等於無媽媽,又不放心我和丈夫在港生活,於是希望來港申請身分證,方便來港探親。若當時知道他來港會被殺,寧願他不來港申請身分證。」
憂石沉大海 甘浩望協助
命案發生至今12年,蔡氏夫婦仍未放下喪兒之痛,在狹小的客廳電視機旁設靈位,放有兒子遺照,同時將與命案有關的剪報、與警方往來信件,以及給特首的信統統放於靈位前。
協助蔡氏夫婦的甘浩望神父稱,蔡秉鴻生前是爭居港權活躍分子之一,對於他不幸遇襲感到十分可惜,若他仍在生,相信已可按政策獲發身分證。他又指案發後一直與蔡氏夫婦聯絡,最近二人向他求助,表示警方不再主動查案,也沒有主動聯絡他們,擔心案件石沉大海,因此協助二人於9月中邀約警方了解調查進度,形容會面時警方只以「缺乏足夠證據」、「證人不願出庭作證」等理由推搪,似乎不願再跟進,他希望警方能積極調查案件。
明報記者
分隔兩地 子曾訴「如無媽媽」
蔡秉鴻自小於內地成長,由祖母養大,與居港父母及哥哥姊姊分隔兩地,1999年持雙程證來港,其後持「行街紙」留港爭居權。蔡母憶述:「以往秉鴻曾投訴自己有媽媽等於無媽媽,又不放心我和丈夫在港生活,於是希望來港申請身分證,方便來港探親。若當時知道他來港會被殺,寧願他不來港申請身分證。」
憂石沉大海 甘浩望協助
命案發生至今12年,蔡氏夫婦仍未放下喪兒之痛,在狹小的客廳電視機旁設靈位,放有兒子遺照,同時將與命案有關的剪報、與警方往來信件,以及給特首的信統統放於靈位前。
協助蔡氏夫婦的甘浩望神父稱,蔡秉鴻生前是爭居港權活躍分子之一,對於他不幸遇襲感到十分可惜,若他仍在生,相信已可按政策獲發身分證。他又指案發後一直與蔡氏夫婦聯絡,最近二人向他求助,表示警方不再主動查案,也沒有主動聯絡他們,擔心案件石沉大海,因此協助二人於9月中邀約警方了解調查進度,形容會面時警方只以「缺乏足夠證據」、「證人不願出庭作證」等理由推搪,似乎不願再跟進,他希望警方能積極調查案件。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