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儲局收水 利人幣國際化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5日 06:35
2013年10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在今年春季公布,或許有一天,會考慮減少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減少買債),引發新興市場出現令人印象深刻的條件反射式下挫。在一些經常帳有赤字的新興市場,投資者紛紛套現離場,直至聯儲局9月重新顯示出其真正的鴿派立場,投資者才步履蹣跚地重返新興市場。


從概念來說,這種行為是有道理的,因為新興市場歷來都非常倚賴美元。新興市場的貿易融資、大量的資本開支計劃、企業的營運資金,甚至個人的儲蓄,往往都是以美元計算。


美元短缺 新興國如履薄冰

如果美國聯儲局開始減少向市場注入美元,美元就會開始顯得短缺。那麼,根據經驗,新興市場的投資者都知道,他們就像如履薄冰,而且這層冰將會愈來愈薄(央行放在聯儲局的美元儲備現正在萎縮)。在這個時候,要避免國家出現巨額的經常帳赤字,是有道理的,因為那些赤字都需要以短缺的美元支付。可是,未來十年的大問題是,這種對美元的倚賴,是否會融化得比共和黨的決心更快?


中歐協議貨幣互換 減依賴美元

上周四,歐洲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剛剛簽署了一項450億歐元或35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額度。從而讓欠缺人民幣的歐洲銀行,可以透過歐洲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兌換到人民幣,反之欠缺歐元的內地銀行亦然。若不出意外,這便意味着,總值4500億美元的中國與歐盟貿易額,將會繼續疏遠美元而親近人民幣,不論是中國還是歐洲的公司,它們保留美元作為營運資金的需要,都會減少。


中國外貿人幣結算佔比急升

過去幾年,中國大陸已經和英國、澳洲、韓國、巴西、土耳其以及很多國家簽署央行互換貨幣協議。這些協議令內地的出入口貿易可以在短短三年內,由差不多完全以美元交易,變成當中有15%以人民幣交易。預料以人民幣交易的這個比例還會快速上升。


隨着人民幣逐漸國際化,以及在泛新興市場的貿易和資本開支融資方面扮演更加突出的角色,新興市場對美元的倚賴將會按比例減少。


對於新興市場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着,若美國不能再提供資金(就像當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之後),現在還有另一個流動性的替代來源,以保持它們的貿易如常進行。


當然,人民幣國際化要成功,還要有兩個前提。第一,是市場要普遍認為人民幣是強勢貨幣,這樣企業才會樂於以它作為營運資金和儲蓄。第二,細小但不斷增長的人民幣離岸債券市場要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回報。大家可以看到,這兩點正是現時出現的事情。


人幣國際化 取決於匯價債市

過去一年,主要的亞洲貨幣都貶值了4%至15%,但人民幣卻升值差不多2%。今年至今,幾乎所有債券都令投資者輸錢,但「點心債」(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的投資者卻取得大約3%的回報。更妙的是,「點心債」的波動性,還不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債券的一半。


所以,人民幣的強勢,穩定的人民幣離岸債券市場,以及愈來愈多國家的央行與中國人民銀行簽署貨幣互換額度等,並不是隨機事件。相反,這些是明確的迹象,顯示中國希望推動其貨幣國際化,以減少新興市場對美元的倚賴。


對於新興市場來說,這個進展非常看好。這正是為什麼當美國聯儲局最終收緊貨幣政策時,新興市場的條件反射式拋售可能會提供一個非常棒的切入點。當國際化進程展開時,人民幣債券將會成為任何投資組合分散投資的最佳選擇,因為其回報將保持穩定,以及不受其他事情影響。


潘迪藍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