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雷鼎鳴:獎項回應金融海嘯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5日 06:35
2013年10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暨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向本報記者表示,今次獎項結果可算是對5年前金融海嘯的回應。他形容,金融海嘯的關鍵在於市場無法預測主要資產突然暴跌的現象,得獎三人的資產定價實證研究與此密切相關。


雷鼎鳴稱,據說在雷曼破產當日,法馬在學生面上寫下「效率市場假說」一詞,寓意自己的理論將可獲得驗證。金融海嘯湧現後,不少評論對法馬的理論大加撻找,質疑它未能預測危機來臨,但雷鼎鳴強調,法馬指出股價短線波動難以預料,金融危機後股價波動難測,正好印證了這套理論,獲諾貝爾獎可算還了他一個公道。


法馬視投資者理性 席勒專注非理性

法馬與席勒同樣側重理論分析,但雷鼎鳴指出,兩人的理論背後有相當差別,法馬假設投資者理性,會將資訊消化,再按不同的消化程度作出不同的投資決定;對比之下席勒的研究則屬於行為經濟學,更注重市場上的非理性行為,例如羊群效應等對市况的影響。


事實上,席勒與法馬對樓市的看法便大相逕庭。席勒是乃美國樓價指標的「標普/Case-Shiller物業價格指數」共同創辦人,更曾在千禧年初科網股泡沫爆破和2006年樓市泡沫爆破前作出準確預測。法馬則堅稱樓市理性,即使在金嘯海嘯後,仍稱「甚至不知道泡沫的意思是什麼」。


(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