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父女同郵﹕「死亡離我這麼近」長青網文章

2013年10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0月16日 06:35
2013年10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穎﹕

那個周末的黃昏,我們都在家裏各有各忙。你看完同學傳給你的WhatsApp,突然激動起來,聲音哽咽,雙眼通紅。我在房裏寫稿,隱約聽到你說,有老師突然急病過世了。你打了幾通電話,問清楚同學,雖然不願相信,但還是證實了這個不幸的消息。


面對死亡 妹激動姊沉默

你哭着,斷斷續續的向我們講述這位老師,雖然她沒有教過你,但與你有重要的關係,對她印象很深刻。我與老師也有一面之緣,在學校交談了一陣子,覺得她很爽朗,很有親切感。


你說,同學們都很喜歡這位英文老師,她每學期會寫一封信給全班同學,教書方法很好,很受歡迎。學年開始,宣布這位老師是哪年級哪班的班主任,同學們都會發出歡呼,感到十分幸運。老師的離世,可以想像,對學校,對同學,特別曾經受教的同學,打擊都很大。


穎,經過了學校假期,你回校上課,老爸特別關心你的情緒。你說,每班都有班主任課,向同學講述老師過世的情况,又決定了舉行追思會的日期。那天回家,你一五一十講了學校的情况。


老師曾教過家姐,對老師突然離世,當然難過傷心,但家姐一言不發,關上房門,久久不出來。而你,又哭又說過不停,要把所有哀傷情緒都傾倒出來,你這樣形容跟家姐面對哀傷的顯著分別﹕「我同家姐好唔同,如果我好似家姐咁,一定會鬱死。」


每人表達情緒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有人外露,有人內斂,不能說誰比誰更好。人總有情緒的變化,悲傷、憤怒、快樂、憂愁……老爸認為,不管用什麼方法,用說話、文字、面書、WhatsApp……都應該表達出來,不應鬱在心裏,對身心都比較健康。


那天,你突然問媽咪﹕「像我這樣的年齡,有沒有遇過,距離這麼近的死亡?」媽咪向我轉述了你的問題,令老爸陷入了深思。


我常跟媽咪說,我們舊同學見面的場合,隨着年齡會有所變化。年輕時是同學結婚,後來是孩子滿月,然後是子女婚嫁,到今天,可能是探病,也有可能是同學的喪禮。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們都已一把年紀,發生什麼事情,一點都不會意外。穎,你只有15歲,跟你談死亡,太早了,也太沉重。


無常是常態 離開非消失

無論是意外,是疾病,成年人常慨嘆生命無常,所謂無常,好像沒有常規,也難以預測。但如果明白,無常就是常態,就是必然,遇到無常,就比較容易承受。穎,對一個年輕人來說,這些都深奧難明,但遇到突如其來,又這麼接近的死亡,或多或少會悟出一點道理。


人雖然離開了,但不代表消失。老師可能已經化作一滴水、一朵雲、一縷煙,或許會變成一隻鳥,但她仍然看顧着你們,看着你們有煩惱又有歡笑,看着你們失敗又敢於嘗試,看着你們跌跌踫踫又站起來。看着你們成長。她雖然再不能親口指導你們,你們可繼續以她作為學習的榜樣。


老爸

……………………………………………………………………………………

Dad:

說真的,這是頭一次我面對我認識、跟她聊過的人的離世。那一刻實在太震驚了,基本上我是因嚇倒而哭的。


原來再好的人也會走。死亡在所有人身上也會發生,可是這看似正常不過的事真的發生時,會是令人覺得一件多麼難以置信的事。


*************************************

雖然有無數人說過我和家姐長得很像,甚至有人問我媽我們是雙胞胎嗎?但其實我跟家姐實在太太太不同了。


她永遠對任何大小事守口如瓶,不到十年八載也不會提起,所以看來她的秘密不少噢。像是在前幾篇她寫到在課堂上扮火車聲而要罰站一事,我這個妹妹都是那天看報才知道的,真令人無語啊。


我呢,原先假裝着對人不瞅不睬,可到最後還是忍不住嘩啦嘩啦地把所有東西說出來,還真失敗啊,哈哈。


Wing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samngx123@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